本篇文章8252字,读完约21分钟

王珂/甘肃省博物馆

2019年9月是国宝铜奔马发现50周年: 1969年9月,甘肃武威县新鲜公社新鲜大队十三生产队的员工在雷台下南部挖掘战备地下道时,发现了墓葬。 坟墓里排列着铜车、铜马、铜人,内室里有棺材,里面有两个停尸房,骨架下面堆着几个陶罐。 在昏暗的光线下,有人把这些铜车马当成金人、金马、金车。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关于铜奔马的命名和马蹄下的飞鸟,争论由来已久。 到底谁不好?

最近,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王琦专门写了一篇论文,讲述了国宝铜奔马出土时鲜为人知的故事,揭示了命名的起源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的罕见杰作

铜奔马,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高34.5厘米,长44.5厘米,宽10厘米,重7.15公斤。 其铸造工艺为范铸马身,分别与马尾、马脚、蹄下飞鸟等零件铸造而成,铜脚中夹铁芯增强支撑力和强度,铸造工艺当时非常先进。 出土时破损不完全,脖子上有几个1厘米大小的洞,尾巴断了,送到故宫博物院后,由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仔细修复。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东汉铜奔马

马形奔腾,头稍偏左,马头饰雄胜,双耳削,双眼圆睁,鼻孔兴奋,抬头呈嘶状,脖子粗,腰宽,胸宽,腿细蹄宽,长尾浮,末端经济 鸟角的尾巴上有凹陷,必须是燕隼类。 奔马用墨线画鬃毛、须、唇、鼻、眼、眉等处,嘴、鼻内涂朱、牙涂白,眼内周角涂朱、眼珠子涂白、黑墨,并部位上色以提高表情生动效果,马腹鞍端涂朱、白彩色 跑到马蹄踏上鸟,马疾驰,在鸟回头的刹那,超过了像流星一样飞翔的鸟。 全身的着力点集中在超拔脚鸟的一只脚上,鸟张开的双翅,正好起到支撑平衡的作用,准确把握着力学原理。 铜奔马铸造精美,构思巧妙,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农民挖地道意外地发现了古墓

铜奔马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县城雷台。 雷台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面积12.4万平方米。 由于在长方形的击打台上静坐着雷台观,之后殿里供奉着雷祖神像,因此被称为“雷台”。

1969年9月,武威县新鲜公社新鲜大队十三生产队的员工在雷台下南部挖掘战备地下道时,发现了墓葬。 坟墓里排列着铜车、铜马、铜人,内室里有棺材,里面有两个停尸房,骨架下面堆着几个陶罐。 在昏暗的光线下,有人把这些铜车马当成金人、金马、金车。 当时的生产队队长王红上叫员工不要传达信息,然后把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铜人、铜马、铜车等放在麻袋里,用棚车运到大队仓库存档。 这个古墓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和考古工作者参与的情况下就这样被明确了。 那时是特殊时期,由于不重视文物,古墓受到严重破坏,墓地里一团糟,木器、漆器、丝织品等易腐器物的残留痕迹被破坏得无影无踪,只剩下破碎的陶罐和剩下的铜币,有些值得研究的重要资料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文物干部公社书记的紧急保护

半个月后,在雷台下发现古墓的消息传到了武威县文化馆负责推进、兼管文物的干部党寿山耳。 他立即与武威县金羊区政法干事张有一起前往雷台进行调查。 据党寿山先生说:“制作文化财产已经10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大型坟墓。 坟墓里有大量的押金和一些陶器。 另外,翻过的棺材,也有点人骨”有着丰富经验的党寿山很快得出结论:这样大规模的埋葬,不仅是几块陶器,大量的铺垫证明了墓的主人生前非常富裕,他的陪葬品应该非常丰富。 他们立即向公社领导报告。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公社书记孙天庆也听了报告后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马上赶往党寿山和新鲜公社,召集干部职工开会,生产队的两匹马不久前突然死了,大队把这些铜器卖给废品回收站,换了几块钱买马试着生产 孙庆立即表示:“这些古文物不能出售也不能破坏。 公社必须向上级反映”。 在这个关键时刻,为了不人为破坏铜奔马等大量文物,这个公社书记可谓功不可没。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在党寿山等人反复动员,耐心解释了这些文物的重要价值之后,生产队长同意让他们看藏在大队仓库里的文物。 看到这件珍贵的文物时,党的寿山很惊讶。 由于保管不当,这些文物受到严重破坏,铜奔马的尾巴断了,马的笼头和马蹄也断了。 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破坏,他立即详细登记了所有文物,将文物转移到文庙收藏保管,并专门上报甘肃省有关部门。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文物整理后,所有的省博物馆都保留了下来

1969年10月,当时的甘肃省政治部文艺办公室、省文化局任命省博物馆文物业队岳邦湖、张学正、张朋川、胡守兰、宁笃学为考古业组,赴武威雷台墓葬进行考古调查和全面整理。 考古人员进入古墓后,经过详细调查,首先确定了墓葬的结构(见图2 ) 这个墓葬门向东打开,由多个墓室组成,分为前、中、后三个主墓室,前室由甬道和墓道组成,前室有左右耳室,中室只有右耳室,与其他墓室相比,后室较小, 埋葬具和埋葬器物的位置大致如下:当时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和铜奔马,整齐的陈放在前室右耳室和门外二层台上,南壁二层台为陶楼院,前室左耳室门口为铜牛,中室三面二层台,有设计精美、造型独特的铜莲枝灯和铜壶、铜熏炉 经全部出土文物整理总结统计,墓中陪葬文物有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器等231件,其中青铜武士俑17件、奴婢俑28件、铜马39匹、铜车14辆、铜牛1件。 专家们认为,这些铜车马和铜俑应该是仪仗队。 另外还有占地28000多枚铜钱,简直是储量丰富的地下博物馆。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关于雷台古墓的建设年代,人们找不到越来越多的复制品记载,可以根据坟墓里的文物进行分解评估。 目前有两种观点。 一是因为坟墓里的文物大多具有东汉末年的优势。 而且,铜马碑文上有“左骑千人”的官名和“凉州张掖县”的建设,只出现在汉代文献中。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专家把雷台墓的建造年代定在东汉末年的原因。 第二个专家在墓地的押金上发现了新的线索,但是从坟墓里出土了一点金字旁边的“五朱钱”,汉代“五铢钱”的“铮钱”字有金字旁边。 魏晋时期铸造的“五朱倩”没有金字旁。 因此,雷台古墓被认为应该建于魏晋时期。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墓葬平,断面示意图

雷台汉墓入口

从古墓的大量陪葬品可以看出,这座坟墓的主人生前的地位和身份非常突出。 虽然墓葬历史上多次被盗,但仍有大量珍贵文物出土。 这个墓葬中没有墓志铭和其他史料的记载,在评价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上有很多困难,但该墓的规格、出土的铜车马仪战俑队表现出的威武阵、甚至每匹马上都刻有铭文“守张掖长君前夫人轱辘马将车奴一人、从披一人”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1969年11月3日和12月12日,省博物馆文物事业队魏怀也、张学正奉甘肃省政治部推进组之命,先后来到武威。 再次搜查打扫墓室的墓道,在墓口挖出铜独角兽,在墓道两侧清除壁画的一部分。 整理中新发现两处盗洞,在中室盗洞下的土堆里,挖出了小金银器和骨器,表明古墓过去多次被盗。 但是,由于盗墓贼只知道金银器,不知道青铜国宝,铜车马仪仗俑至今仍保存完好,最终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随后,甘肃省有关部门决定将雷台出土的文物全部保留在省博物馆,铜奔马也纳入其中。 由于当时博物馆没有对外展出,铜奔马还不被外界所知。

生动的“马踏飞燕”震惊了郭沫若

郭沫若在甘肃省博物馆临时负责人王毅的陪同下,铜奔马
1971年9月19日,历史学家郭沫若在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总理宾努率领的政府代表团陪同下访问中国西北地区时,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热情迎接郭老一行人,当时省博物馆的临时负责人王毅介绍了藏品。 王毅同志在解放初期因郑振铎(解放后首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58年飞机失事遇难殉职。 一起接管北京故宫等文物部门,成立国家文物局后一直担任办公室主任,1962年按照国家安排支援西北建设,从北京来到甘肃主持文物工作,与郭老相认甚久,为文物专家,省派出他担任此次接待任务。 王毅同志的讲解很有条理,郭老兴致勃勃,认真听,仔细读。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郭老是知识渊博的考古学家,也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金石学家,他要在各地,尽量考察当地的文物古迹,观赏出土文物。 他对文物的判定和评价,确实有权威的意见。 郭老看过许多珍贵的收藏品,对武威出土的这些青铜仪仗俑特别感兴趣,看得最久。 铜奔马紧紧地吸引着郭老的眼睛,他让王毅同志从专门保管那个“铜奔马”的柜子里拿出来,拿在手里从各个角度反复看了半天。 这是一匹急速奔跑的马,它的蹄子在奔跑中掠过鸟的背,鸟惊讶地转过头,梦幻般的瞬间永远聚集在一起。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看到无数文物的郭老深为感动,他惊讶于作品无可挑剔的身材和完美的平衡感,感慨“天马行空”,一个人去,就是带到世界上,是一流的艺术品。” 另外,他还对在场的人说:“我访问过很多国家,见过很多马的雕像。 每尊雕像都最古老,只有几百年。 我从没见过超过1000年的东西。 我们的祖先在近2000年前就制作了这样生动的铜像。 从艺术构思的巧妙、技术水平的高低、结构力学的立场来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我们民族的自豪感。 ”。 他又说:“这是许多国宝。 你们这里的国宝太多了,你们的责任更重。 你们的任务是保护这些宝贝! 不好的保护,对不起全国人民。 党,我们的祖先,都对不起我们的子孙。 ”。 王毅说:“郭老,我认为在铜奔马蹄下踩的这只鸟,从形象特征和创作者的功夫来看,是燕子。 这只鸟的翅膀比身体略小,肩膀尖细,疾驶时肩膀尖朝外与身体平行,呈三叉式,这就是飞燕形象的反映。 创造者的意图是用快速的鸟来衬托马的速度。 鸟中最快的人是飞燕。 可以把这个形状叫做“马踏飞燕”吗? 郭先生想了一会儿后,主张妙,给予了第一次承认。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铜奔马优美的造型,令人看得入迷。 即使是普通人也一定觉得那个是好东西。 何况,拥有一定专业信息的文化财产经营者呢? 当时甘肃省博物馆的专家们认定铜奔马是艺术价值很高的了不起的文化财产,早就另眼相看了。 之后,铜奔马闻名国内外,价格达到现在这样的高度,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同志们没有料到的。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马踏飞燕”使世界闻名

郭老回到北京的第二天,马上被邀请到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金秋家,详细介绍了这些青铜俑的情况,特别是铜奔马,并当场同意将这些青铜俑调整到北京,以充实正在北京故宫举办的出土文物展览。 两天后,郭老在人民大会堂陪同周总理会见日本外宾时,又向周总理介绍,并与王冶秋同志协商,称将这些出土文物尽快调整为北京展览。 总理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微笑。 “太好了。 我又找到了宝贝。 据说在故宫举办的出土文物展览会参观的人很多,很多外国朋友也去看了。 反映得很好。 有影响力。 也就是说,如果不充实新的文案,效果会更好,影响会更大。 ”。 。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铜奔马在北京展出后,很快震撼了史学界和考古界,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在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发表评论文章的专家说,铜奔马是“无价之宝”。

1973年,由郭老主办,由王冶金秋负责筹备中国对外交流的大型历史文物展览会。 本来铜奔马没有参加,后来,法国在国家和英国驻华大使的请求下,经外交部长陈毅和郭老的协调,铜奔马参加了对法国、英国的展示。

为了看到中国马的风采,大英博物馆门口排起了长龙,英国观众把它称为“绝世珍宝”、“天才的中国马”,参观者都感叹不已。 在美国展出时,铜奔马跳上巨幅海报,成为文物展推进的象征模式。 国外报纸称赞说:“简直是艺术品的最高峰。”“铜奔马已经成为关注的明星。” 英国人彼得·霍夫·科克是《丝绸之路上的外国恶魔》的书,“这匹‘天马’已经灭绝,但它的形象并没有在汉、唐雕刻家、艺术家手下消失。 其中最精彩的复制品是1969年在丝绸之路上汉武帝的首都西安附近,被中国考古学家发掘出的世界闻名的青铜飞马。 ”。 铜奔马震惊了各国艺术家,从此,《马踏飞燕》闻名世界。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根据1975年“出土文物展览会”的统计,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间,铜奔马带着中国历史的光辉,华夏民族的骄傲,法国、英国、日本、罗马尼亚、奥地利、前南斯拉夫、。 郭沫若为此写下了“四海称赞铜奔马,人人说金芝”的豪爽诗句,郭沫若也从此被视为铜奔马的伯乐。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1973年,《铜奔马》入选邮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的文物”。 1992年,邮政部发行了jp32纪念邮票。 邮政资料以铜奔马为主图,1977年1997—3“中国旅行年”纪念邮票也以铜奔马为主图,飘扬在长城上。 具有很深的意义。 1996年联合国发行了6枚邮票,其中不乏铜奔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海外朋友欣赏铜奔马


甘肃省博物馆展厅的铜奔马

铜奔马的前世

随着铜奔马知名度的提高,铜奔马的研究在学术界也一时红火,那到底是什么马? 两千年前的这个完美形状,为什么不出现在文化盛行的中原,而偏偏出现在偏远的河西走廊凉州古城武威? 大地址汗马和古凉州,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有什么关系?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史书记载,汉族有悠久的养马历史,但战国以前养马主要是为了拉车。 到了汉代,胸大的汉武帝决心增强军队骑兵的力量。 知道遥远的大宛国有纯种良马,爱马的汉武帝马上派遣使者,想用同样大小的金马购买大宛国的马,但大收件人杀死了使者,夺走了金马,愤怒的汉武帝向大宛国挥动了复仇之剑。 公元前104年和公元前101年,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对大宛国发动战争,强迫大宛国讲和策略,给汉朝几十匹汗马和几千匹良种马。 随着西域好马东来,武威成了重要的马繁殖基地。 东汉初年,武威特别设立了掌管马匹的官员,正职被称为“牧师苑”,副职被称为“美景镇”。 吴承恩《西游记》的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牧养天马,这个官职是剪成汉代武威牧马官员制列的。 正因为武威有太多好马,两千年前,这里产生了铜奔马的形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件。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亚洲科学院院士李学勤说:“武威出土的铜奔马,是非常特殊的青铜器,不是实用的器物,也不是为殉教而制作的随葬品,其象征形象就是大家所说的天马,即“汗马”。 翻开汉代典籍,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汗马都有很多记载,汉武帝曾将大地址汗马命名为“天马”。 《史记大宛列传》中说:“大地址在汉以西,约一万里,大地址生好马,马如血汗,是天马的子孙。”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甘肃酒泉丁家门出土十六国时期墓葬壁画彩画天马图

一些学者研究了铜奔马的走向。 铜奔马踩着鸟的背,另外三只蹄在空中飞过,同侧的双脚朝一个方向上升。 这在普通的马奔跑中是看不见的。 这个姿势有“另一边走”的专门用语,据说大宛马是另一边走的高手。 因此,有人认为,从铜奔马出现的另一边的步造型来看,铜奔马的原型来自西域大地址。 但是,铜奔马的外形不仅展现出大宛马快速稳定的优势,还存在蒙古马的特点,其肌肉厚实,身体也稍粗,有人证明这不是纯种大宛马。 汉武帝当年引进大宛马后,和蒙古马杂交,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国马,应该是两种体型分别结合了不同的马。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1977年,甘肃酒泉丁家门十六国时代的墓葬壁画中,发现了绘有红色鬃毛的天马图,腾空在翔云中飞跃,与铜奔马惊人地相似。 铜奔马出土时,考古学家发现其头部和背部留下了明显的彩色痕迹。 时光流逝,将近两千年过去了。 随着青铜表面的生锈,色彩逐渐脱落,铜奔马上画的五彩缤纷的图案已经不见了。 但是,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隐约看到当时马的眼睛、嘴唇、牙齿等处描绘的痕迹,也可以看到其他铜马身上奔马纹和云气纹的彩绘,铜奔马身上的彩绘不会脱落。 可能是这样的东西。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铜兵俑的命名争论很多

关于铜奔马的命名和马蹄下的飞鸟,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争论。 第一有以下说法。

一个是“铜奔马”说的。 铜奔马的造型因雄骏卓越,它会抬头鸣叫,制造马蹄腾空、风夺电的奔驰,所以被称为“铜奔马”。 由于是青铜制的,所以也被称为“青铜奔马”。 这也是这个铜兵马俑最初的叫法。

第二个是“马踏飞燕”。 虽然“铜奔马”的称呼比较直观,但王毅同志认为,这件铜兵马俑的精妙之处在于之后蹄下踏上飞燕,仅靠“奔马”的名字不足以表现浪漫主义的意境。 这是因为奔马掠过凌空表示要在燕子的背上飞,得到了郭沫若最初的欣然同意。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第三个是《马踏龙雀》说的。 与“马踏飞燕”的说法相反,也有人认为铜兵马俑所踏的飞鸟从形状上看不是燕子,而是龙雀。 因为这应该是《马踏龙雀》或者《马超龙雀》。

第四个是《飞燕骏》,前面几个名字说,看起来有点道理,但是细腻的品味,不容易发现其中没有明显的现代汉语构词优势。 “飞燕骞”之名宁,无论从构词方法的严密性,还是立意的准确性,都没有不符合汉代优越性的。 铜马脚下有一只鸟,其象征意义备受瞩目。 说到马,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奔腾而飞,飞燕的速度也一样。 朝多有燕喻良马诗文,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一文,注:“紫燕、良马也”。 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两句中赤免指良马,紫燕也指良马。 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从代还,有良马9匹,有飞燕骏。 ”。 在古代,铜马脚下的飞燕确实是用来比喻良马神速的,但这个形状乍一看就知道其含义,所以铜马必须取名“紫燕骏”或“飞燕骏”,这个名字正好符合古意,最高雅。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五是“天马”说。 持有这种说法的人认为龙雀是风神,也就是飞廉,这是神鸟,不是奔马踩的吗? 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有“铜雀蟠蜻、天马半汉”。 也就是说,被称为皇宫内的龙雀、天马两个对应的铜制陈列品。 因此,这座铜兵马俑是“天马”。 《汉礼乐志》的《西极天马之歌》中有记载“天马足踏浮云,身体能飞空飞”,奔马踏飞燕,正是远泳空的“天马”的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第六个是“马神——天骏”。 和前面的一些说法一样,“天马”的说法也受到了质疑。 有人说“天马”在汉代专门指大地址汗马及其相关的宫内陈列品。 东汉明帝曾将飞廉(即铜制龙雀)、铜马(即铜制“马来西亚”)置于洛阳,亲自到西安迎接,与宗室女子结婚,或征召大军,或“天马”、“ 无论“天马”指真马还是铜马,都只是皇室威仪的象征,臣民不能吃,武威东汉墓主张姓将军不例外。 因此,这座铜马俑应该是“马神——天骋”。 “天驯”是指天二十八星宿的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颗星,“房”即“天骏”,也称为“马祖神”。 秦汉以前人们作祟把“天骐”当作“马神”,商周以来,征兵不能少马,汉武帝更重视养马,产生了对马祖神的崇拜和祭祀。 武威汉墓的主人张姓将军生前乘坐戎边祭祀马神,死后殉铜制马神是很自然的事件。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尘埃落定

关于这个铜兵马俑的名称,上述各种说法不无道理,但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公认的结论,仍被称为铜奔马或习性的称谓马踏飞燕。

铜奔马是文物标本学的定名,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藏品定名的统一标准,历史文物的定名通常包括时代、样式、作者三部分的特征、纹样或颜色; 对于类别、器形或用途铜器,铭文以铭文为主。 没有铭文者,以其制作优势、出土地点或纹饰为主。 20世纪70年代,省博组织出土文物参加北京故宫展览时,参加展览准备的工作人员初任馆长( 1984-1999年任省博馆长)按照考古学命名标准,根据器物的质地、形制、马风驰般飞翔的形态特点,在寄送北京文物档案方面将这件文物 从北京展览会开始,文物界就开始采用铜奔马。 铜奔马名字符合国家文物局关于历史文物的命名标准,以后在甘肃省博物馆入库登记卡、藏品档案、藏品总登记册中均称为“铜奔马”。 1996年,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小组确认一级文物藏时,对这个名称没有异议。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文物命名也是学术问题,文物在建设时一旦命名明确,除非有明显错误,否则通常不会更改。 铜奔马的名称已被采用近50年,被国际国内认可和接受,成为世界闻名的文物明星。 当然,“铜奔马”这个名字简洁扼要,但不可否认的是有马无燕,不令人满意。 目前采用的铜奔马名称不影响社会各界的持续探索和研究,民间任何称谓都是允许的,社会各方可以参与研究,各抒己见,这在为收藏单位正确命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的同时,也是深入挖掘文物内涵和价值的所在 马踏飞燕是它的第一个名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 其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为人们所接受,已经先行,主要成为约定俗名。 后来,有学者认为命名不太准确而提出了各种新名称,但并未打响。 只有马踏飞燕这个名字在当时的传播和影响很大,深深地刻在一代人的脑海里,所以至今还保留着。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但是,无论最终使用哪个名称,这座铜兵马俑终究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高峰”,其大胆的想象和天才的铸造技能,都留下了世界罕见的艺术品。

铜奔马于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明确为中国旅游标志。 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禁止海外展览的第一批珍贵文物。 这匹飞翔的马不仅是古代工匠的优秀作品,更成为中国许多文物的代表,是古老中华文明的象征。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本文转自甘肃省博物馆,复印件原题为“国宝文件——铜奔马”)

标题:“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1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