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6字,读完约3分钟

凌中等人在上海龙美术馆开馆前夕,打着学术识别造假的旗号,再次刁难刘氏收藏的《功甫帖》。 大标题叫做“功甫帖”,分辨假新证(上)。 所谓新证,在现藏台湾中央图书馆翁方纲的《复初斋文集》抄本第67卷中,记载着安记的所谓“前后半鉌四印”者(省略半鉌四印的记述)四印是旧印也。 余则张镥二字白文印、安仪周家带六字红文长方形印、梁清标四字白文印、荔林秘带四字红文方印、子京二字红文葫芦印、项叔子三字白文方印、李项氏士家宝玩八字红文长印。 据此,由于《功甫帖》的书宽中没有梁氏两印和项氏三印,翁方纲看到了安氏所藏的《功甫贴》和刘氏所藏的功甫帖。

“罔顾事实打假功甫帖 藏家陆忠指上博专家无底线”

(一)凌利中等人再次犯了低级错误。 什么是新证据?新证据也是。 如果翁方纲在手稿中确认项氏三印和梁氏二印都鉌在《功甫帖》的书幅上,则称之为证据。 翁方纲在手稿中完全没有提到十一方印中四方半印以外的七方印的印鉴位置。 发现凌利中等人所谓的辨别假新证不是证据。 凌利中等人的辨伪应该是翁方纲手稿进行的推理。 常识是同样的文案会产生不同的推理。 李杉对凌利中等人推理的疑问是另一种推理。 推理的关键是逻辑。 李杉文案逻辑很强。 凌利中等人在逻辑推理上坚持错误。 所以在同一篇文章中,李、凌双方会得出完全不同的推理结果。 我相信稍微具备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常识的人都会赞同李先生的推论。 凌利中等人的推理不仅不正确,还把推理作为证据。

“罔顾事实打假功甫帖 藏家陆忠指上博专家无底线”

(二)凌利中等人在《功甫帖》的辨析假新证(上)文中说,苏富比《功甫帖》的伪书评价中,以前流传过目鉴是足够的。 虽然你们已经在文中宣布许汉卿将上海惣物馆文物没有“功甫帖”的证据寄存收藏。 我还是想问钟银兰先生,你看过《功甫帖》的原作吗? 如果见过面的话,请告诉我在那里见过面吗? 如果没看过的话,还没着手原作,就和凌和中发了两篇关于“功甫帖”的长文,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符合古代书画鉴定的通常规律吗? 双重轮廓至少有根据吗? 对《功甫帖》伪书的评价,以前流传的年鉴已经足够了,可以停下来吗?

“罔顾事实打假功甫帖 藏家陆忠指上博专家无底线”

(3)《功甫帖》和相关人员生卒年及其《功甫帖》的裱糊形式:

项京( 1525—1590 )帖裱糊形式不详。

梁清标( 1620—1691 )帖裱糊形式不详。

安仪周( 1683—1743后)帖裱糊形式不详。

江德量( 1752—1793 )帖裱糊形式不详。

翁方纲( 1733—1818 )的裱糊形式尚不清楚。

李佐贤( 1807—1876 )装裱工形式合册。

许卿( 1882—1954后)裱装形式立轴。

我相信通过以上的排名,可以发现以下两个问题。 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功甫帖》的裱糊形式尚不清楚。 是不到二百年裱糊形式从合本变成了立轴。 大家也可以通过推理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一个梁清标的两个印记为什么今天没有了? 二项子京的印刷有可能打在副页上吗?

(四)凌利中等人在新文中再次双重检查了“功甫帖”,但不顾事实,混淆视听。 多次低级错误不改正,违背了博物馆专家的道德底线。 所谓的双重轮廓填充,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和拥有古代书画鉴定常识的人谁都可以看。 要么在太阳下照射,要么在放大镜下看。 目前许多专家表示,藏家拥有便携式的100倍到600倍的电子放大镜,双重轮廓填充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题。 凌中等人在1万字以上的长文耒讲上进行双重核对,本身就很不可思议。 更不可思议的是北京媒体见面还叫双重检查。

标题:“罔顾事实打假功甫帖 藏家陆忠指上博专家无底线”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1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