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1字,读完约4分钟

文:契国长老

(直径82.6mm毫米厚4.2毫米重124.5 )

(图1 )所示的代币是辽北的,是笔者收藏的。 令牌副本为契丹小写,总字数在17个以上,在辽金令牌中不常见。 现在向世界公开,和泉界的伙伴一起欣赏。

这个代币正面外廓两侧铸造祥云纹,中间铸造两条立姿龙,两龙之间铸造四个契丹小字,从上到下译为“同圣兵令”,其含义如同卡片看到了圣上。 这个代币背面的外廓两侧铸造着祥云纹,中间铸造着三个竖行契丹的小字。 右侧立4个契丹小字,从上到下立“天德两年”,中央立5个契丹小字,从上到下立“昭武大将军”,左侧立4个契丹小字,从上到下解释为“越王封”。 将这三个竖行契丹的小字从右往左连读,就会成为“天德二年昭武大将军越国王封”。 众所周知,天德是金国皇帝海陵王建造的年号,因此令牌《同圣兵令》中的“圣”字,指的是皇帝海陵王。 这个令牌应该是海陵王在天德二年给昭武大将军、越王的调兵令牌。 那么在天德二年( 1150年),谁被封为昭武大将军和越王呢? 令牌没有明确说明,这是本文要探讨和考证的问题。

“契丹小字“同圣兵令”令牌释考”

笔者学习契丹文案多年,从读过的许多契丹文专著中发现,这些专著有共同的优势,它将国内外专家们已经读过的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语言合并为独立的篇章,同时在其中的所有语言中都注明了一个或多个资料的来源 经查阅,(图1 )所示托卡的《天德二年》、《昭武大将军》、《越王》三个词均来自《契丹小字萧仲恭墓志铭》,该墓志铭的范本载于刘凤翁编纂的《契丹文案研究类编》第三卷。 据介绍,该墓志铭于1942年春天在河北省兴隆县梓木林子村出土。 1972年10月,被运到保定市河北文物管理处搁置。 原石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契丹小字“同圣兵令”令牌释考”

据该墓志铭介绍,墓的主人萧仲恭在天德元年( 1149年)被认定为南京不在家。 天德2年( 1150年)正月,被安排为越王,拜拜昭武大将军。 天德二年五月二日晚,萧仲恭藕。 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图1 )令牌上写的天德二年被昭武大将军和越王封为萧仲恭。 这个令牌(图1 )是金国皇帝海陵王给萧仲恭的调兵令牌。

“契丹小字“同圣兵令”令牌释考”

关于萧仲恭其人,《金史-萧仲恭传》中也记载:“天德二年( 1150年),萧仲恭被越王封为燕京不在家。 金海陵王皇帝亲自撰写文书,将玉山子授予萧仲恭。 这一年萧仲恭去世了,年仅61岁”。 这一段的记载和《契丹小字萧仲恭墓志铭》中记载的一样。 都是在天德二年,萧仲恭被越王封杀,都是在天德二年,萧仲恭死了。 区别在于《契丹小字萧仲恭墓志铭》记载萧仲恭留守南京,拜谒昭武大将军,《金史-萧仲恭传》只记载萧仲恭留守燕京。

“契丹小字“同圣兵令”令牌释考”

那么,上述两个记述中,哪一个更接近历史事实呢? 我想当然记载在《契丹小字萧仲恭墓志铭》里。 这本墓志铭写于天德二年( 1150年)九月十九日,距离萧仲恭去世只有四个多月,时间很短,所以上述复印件应该没有太大的不同。 然后,《金史》在金国灭亡111年后,由方由元脱脱等编撰而成,从元顺帝到正五年( 1345年)发行成书。 时间这么长,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载重遗漏、误载重。

“契丹小字“同圣兵令”令牌释考”

关于金朝是否采用契丹字,以及天德二年是否采用契丹字,这本《金史》有确定的记载。 据《金史-完颜希尹传》记载,“金人初无文案,国势强劲,与邻国的交情用契丹字”。 根据《金史-熙宗本纪》,“天眷元年( 1138年)正月,授女直小字。 9月,诏百官谵命、女直、契丹、汉族分别使用本字,为渤海和汉族。” 另外,根据《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二年( 1191年)四月癸巳、敕有司,从现在的女直字直译为汉字,国史院专业写契丹字的,请不要。 12月的乙酉,敕令罢工契丹字”。 由此可见,金人采用契丹字,从1115年建国伊始持续到章宗明昌2年( 1191年) 12月的乙酉方。 那么天德二年( 1150年)毫无疑问采用了契丹字。

标题:“契丹小字“同圣兵令”令牌释考”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1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