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3字,读完约4分钟

资料来源:敦煌研究院

“七月七日是什么? 看到牛郎织女,女人刺针求巧。 ”。 敦煌文献p.2721《珠玉抄》中记载的七夕节的缘起。

这一天,牛郎织女相遇,怀春少女们轻提裙子进入彩楼,各栏都向着银河看着眼睛穿着,等待着牵牛花过银汉。 她们顶着月光扎针,迅速将五色线从连排九孔针勾结巧妙。 穿针引线本来就是男女婚姻不可分割的隐喻,巧者也能得到爱。 也许,正好翩翩少年经过这里,说“今晚月色很美”。 敦煌壁画中也有与牛郎织女恋爱的故事。

“七夕里的敦煌壁画:坐看牵牛织女 只羡鸳鸯不羡仙”

看牛郎织女星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全天星图》(《敦煌星图甲本》斯坦恩号为s.3326,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囊括了当时北半球肉眼可见的大部分恒星,现存记载星数最多( 1359个),是时代最古老的星图,

牛郎星是天鹰座α星,织女星是天琴座α星,是各个星座中最明亮的星。

在《全天星图》中看到的两颗星星实际上相距16光年,是隔着漫长银河的“隐形街坊”。 只有在7月7日,上弦月的光芒遮住了银河的光辉,原本横亘在银河瞬间“看不见”,牛郎织女星“相遇”。

七夕晚上看星星的人,大多不是出于对星星像的好奇心,而是出于浪漫的想象。 有人“揭穿”了其中的真相——周处《风土记》说:“7月7日,当晚……守夜人咸怀私愿”晚上,牛郎织女在天河相遇,天门一瞬间打开,随之汹涌的是兴奋和……一些私心。

“七夕里的敦煌壁画:坐看牵牛织女 只羡鸳鸯不羡仙”

“七夕佳人喜夜情,各自将花果送到中庭。 为追求织女而静坐,至乞巧楼前明”(敦煌文献《七夕乞巧诗》)女生们在瓜果献院,欣欣看到牵牛织女星的场景,大概是古人的“转发锦鲤有好运”吧!

月亮代表我的心

七夕不是少女的专利,不仅仅是牛郎织女星助运。 此时的月亮虽然是新月,但由于天门大开,被赋予了更神秘的意义。 那天晚上,无论男女老少,王公贵族和老百姓都在月球上祈祷。 这一天的月亮,特别是对渴望爱情的人特别慷慨。

“七夕里的敦煌壁画:坐看牵牛织女 只羡鸳鸯不羡仙”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没有悄悄话的时候。 在天上想变成比翼鸟,在地上想变成连理枝。 ”唐明皇和杨贵妃在七夕之夜,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承诺,白乐天把这一切告诉了天下人。

“去他的州,新年还没回来,我恨得如水。 ……乞求会面,宣誓无辜[负]伊敦煌文献p.2838《曲拜新月》中,七夕之夜祝愿丈夫回心转意,回家重逢的怨妇的声音,这种瑶琼剧中片段般的祈祷,一定收到了不止一个月亮。

只羡慕鸳鸯不羡慕仙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牛郎织女视为重要的爱情象征之一。 《遥远的牵牛,皎皎河汉女》,7月7日的相遇,胜是人类无数。 但是秦观来到敦煌后,他的“胜为人无数”的概念和认识将大致更新。

莫高窟第85窟《报恩经变》中的《树下抚摸琴图》阻止了停下脚步的爱的瞬间。

印度波洛奈茨的太子善友为了救济众生,下海去龙宫寻求如意宝珠,但被弟弟的坏朋友弄瞎了,宝珠也被夺走了。 善友太子流放利师跋国,为王宫守护果园。 在果园弹钢琴成了他唯一发泄感情的方法。 有一次,利师跋国公主听到琴音,心中爱慕,不顾父亲的反对,与善友结为夫妇。 结婚后,善友明确了自己太子的身份,眼睛一亮,带着公主回到博洛尼亚国,回到宝珠,改变衣食珠宝拯救众生。

“七夕里的敦煌壁画:坐看牵牛织女 只羡鸳鸯不羡仙”

故事的结局确实圆满,感人的是在树下抚摸琴的瞬间,安静而有韵味。 高山之所以宝贵,是因为我知道一切。 善友太子可能还没有观察到利师跋公主的出现,但公主已经在琴音中翻过了他的前半生。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 日、月和卿。 是早上,月亮是傍晚,勋爵是早上的黄昏。 ’。爱情中喜悦和回收痛苦的多寡是无法预测的,但对她永远成为每个人心中最难以忍受的冲动和最美的期待没有任何影响。 她是刀尖上的蜂蜜。

标题:“七夕里的敦煌壁画:坐看牵牛织女 只羡鸳鸯不羡仙”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2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