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23字,读完约8分钟

据说黄公望名和字的由来有典故。

黄公望本陆姓,名坚,幼年失去父母,家贫无依,由浙江永嘉家黄姓的人继承。 这是因为改名为黄。

小时候陆坚来黄家的时候,过了九旬的黄翁看到这么聪明的孩子成了自己的继子,很高兴。

这时,别人说:“黄公望子久! ’说。 黄公望、字子久、其名字的由来,从这里开始。

黄公望的号很多,比较有名的有“大痴”、“大痴道人”、“一峰”等,其晚年自称“井西道人”。 他曾在浙江西廉访问司雅门当小吏,后来因违抗当权者而入狱。

出狱近50年,黄公望孜孜不倦,游历名山大川之间,信奉全真教,最终定居在富春江一带。

黄公望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神人”,从他学画的历史来说,也是非常奇怪的。

他不像王蒙那样从小就染上家学之耳,也不像倪瓒,把书画万卷藏在家里,随时可以玩、享受。

像沈周、文征明一样,家资丰厚,有充分的机会畅游上流文人圈,接触书画和书画大师。

黄公望出身贫寒,又是小丽,坐过牢。 据说在出狱之前,黄公望几乎不会画画,有画史的记载,黄氏直到50岁才开始学习画画。

虽然没有童子功,但是有极高的才能,黄公望60多岁的时候,其画名在海内很有名。 姜绍书《无声诗史》评论如下。

“那幅画来自王摩诘、董北苑、僧巨然之下,皆经探讨,洗赵宋工习。 ”。 虽然学绘画很晚,但是走遍各个国家,改变宋代的绘画风格真的不容易。

《富春山居图》是黄氏传世作品中最重要的要素,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地位也很高。

这部作品有两个部分和两个版本。 一部是黄公望的真迹,被称为“富春山居图”,另一部是高仿的作品,被称为“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以下简称子明卷)。

关于真迹,分为《富春山居图残山卷》(以下称为残山卷)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以下称为无用师卷)两部分。

先说真心话。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皈依富春江后的作品,晚年后依托时间的作品代表了黄公望绘画中最典型的山水面貌。

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上游,这是一条长河,上游今天出生于安徽境内,被称为新安江。 中下游都在浙江,中游是富春江,下游是钱塘江。

杭州今天有富阳。 那是富春江畔,当时黄公望隐居的地方。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受道友无用师(郑樫)的委托制作的,但这样的长卷,创作并不容易,黄公望创作了三四年还没有结束。

这个没用的师道人等不及了。 他担心黄公望的作品会被巧妙地夺走。 这是因为在作品还没画出来之前,就会把作品拿走。

后来,当作品回到黄公望手中时,他在作品后面写了蛮横的题辞,把这个理由写得清清楚楚。 大家可以从题跋直接看到。

神父成为了这部作品的第一个收藏者。 进入明代,这部作品被明代沈周收藏,沈周是吴门派的先祖,从绘画来说,走的也是黄公望这个流派的路子。

他得到了《富春山居图》,很珍惜,拜托好朋友跋文,但是作品被好朋友的儿子弄丢了。 之后,《富春山居图》的真迹辗转收藏于明末大师董其昌手中。

进入清代后,顺治年间,宜兴吴洪裕收藏了这部作品。

顺治7年( 1650年)吴洪裕病危,弥留之际,老吴决定模仿唐太宗葬《兰亭序》的旧事,试图将这幅图为自己陪葬。

为了盗墓,吴洪裕命令人焚烧这幅图。 这么珍品,这么烧掉,不遗憾吗?

盆里的《富春山居图》被点燃,吴洪裕侄子吴静庵将作品从火堆中救出。 至此,“富春山居图”终于没有被彻底焚烧。

但是,这张图依然被火烧伤。 烧毁的部分不可避免地被破坏了。 之后,作品被修复裱好,但为了被烧掉分成了两部分。

有些名字叫残山卷,画心很小,现在收藏着浙江博物馆。 部分被称为无用师卷,画面时间较长,现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面说了,沈周闺蜜的儿子丢了《富春山居图》,其实作品没有丢,而是藏了起来,不想还给沈周。

沈周仁厚,待人宽厚,对这种皇皇巨著的丢失,虽然很不高兴,但很有雅量。 谁知道他的长寿让作品等到再次见到太阳的那一天呢?

在绘画文物市场卖,价格不高。 沈周不忍追究朋友的责任,因为天价而买不到,非常难过。

于是,《富春山居图》中毫无真迹的沈周,以自己玩这幅图时对细节的记忆为范本。

沈周画得很好,作品精巧,细节清晰。 关于上述另一版本的《子明卷》,这是伪作。

“一个黄公望,两个富春图”,一个是“富春山居图”,一个是“富春大岭图”。

《富春大岭图》是黄公望传世绘画中,冠以“富春”的一幅,据学者分析,该图黄公望创作于79岁时,即正七年( 1347年)。

与《富川山居图》这样几米长的长篇大作相比,《富春大岭图》不是一部大篇幅的作品,放入池塘也是立轴形式。

这部作品曾一度丢失,但见于美术史的记载。 正如清人钱杜在《松壶画忆》中所说。

“《富春山居图》有两本,一本是《富春大岭图》,一本是《富春山居图》。 《大岭图》中没有看到,《山居图》由吴问卿收藏,病剧欲殉,家族为从火中夺走者。 ”。

这张图可能是失踪一段时间的原因,今天我们看到的《富春大岭图》正在重新裱。

根据清代张庚的《图画精意识》,原四家之一王蒙和倪瓒曾在这幅图的题跋中写过诗,但这些题跋现在看不见了。

这可能就是作品重新装修的结果。 今天裱糊时,你会发现祝允明、吴锡麟的题跋在画的心里。

《富春大岭图》的题跋中有叶梦龙的题跋,完美地记录了自己收藏这幅图的过程。

这张图以前是福建泉州的温陵相国洪先生的房子收藏的,后来为宋芝山花了800两金子购买。 叶梦龙很喜欢这张图,多次咨询宋芝山购买,终于买到了。

清代末年,该图转入书画收藏家浙江人庞雷森收藏。 抗战期间,《富春大岭图》居然被日本人盯上了,他们发现了庞莱森,希望转让庞莱森。

之后,庞加莱臣迅速逃跑,回到南浔老家,让国宝逃走。 最终,《富春大岭图》于1963年被庞加莱臣孙庞贝捐赠给南京博物院。

两张《富春图》怎么赏?

《富春山居图》和《富春大岭图》都被称为“富春”,但两部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完全不同。

其区别当然不仅仅在于作品形态之一是横幅长卷,而是简单到一个是立轴。 明人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

“大痴画格有两种。 一类是浅绛者,山顶众多,笔势雄伟,一类是水墨者,皱褶极少,笔意特别简单。 ”

这句话评价得很好,如果让两张富春图对应起来,就像张丑说的,你会明白两者的区别。

《富春山居图》是浅江山水作品,皴法繁多,用笔平稳,将五代董源时代开创的斗篷、明矾的技法,按圆形地形描绘堆积起来。

加之构图开阔,整体带来的视觉效果辽阔、舒朗,关于山石多显示土质的优势。 当然,要归结为麻子面技法被大量使用的效果。

此外,《富春山居图》还延续了赵孟頫用《鹊华秋色图》擦线的效果,用这条柔和的线描绘水波、描绘山体,山水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感受。

《富春大岭图》是水墨山水,全图山石没有太多皴法,描绘的是与《富春山居图》完全相同的地域,但画面上出现的山石地形完全不同。

《富春大岭图》的山是石质的。 山石堆积,山间小路蜿蜒,巨树登天,磐石突兀……看到这张图,让人感到紧张。

不得不佩服黄公望能够用不同的技法,描绘出不同的地形。

此外,与宋元时期许多绘画创作在绢本上的情况相比,《富春大岭图》在创作材料的选择上是另类——这幅图创作在生宣上。

宋元时期的绘事创作,如果不用丝绸,多以熟宣或已解决的半熟宣进行。 从明代开始,生宣作画逐渐受到尝试,但尚未普及。 这种情况在正德、嘉靖投降之前逐渐流行起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富春大岭图》虽然不如《富春山居图》有名,但黄公望看到了这个图领时代先河的纸张形式,值得美术史的记录。

标题:“一个黄公望 两幅富春图”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20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