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3字,读完约2分钟

青岛新闻网收藏、微博与国家文物局合作,年暑期发布#约会博物馆#微博活动,活动期间特别发布“微博热门文物名录”评选,各大机构选择自家经典馆藏提供网友鉴赏,欢迎大家参与,呵呵

后母戊鼎

商后期(公元前14世纪左右——前11世纪)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

1939年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后母戊鼎(曾被称为“司母戊鼎”)因器腹部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而得名,“后母戊”是某商王母亲的庙号。 这个器皿竖起耳朵很厚,沿着宽阔的边缘,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脚。 器皿的耳朵上装饰着一排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朵外侧装饰着浮雕式双虎食人者的颈纹,腹部周缘装饰着饕餮纹,脚上端装饰着浮雕式饥饿纹,下面装饰着三周的凸弦纹。 这个器皿外形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公斤,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微博人气文物榜评选:国博馆藏后母戊鼎(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于1939年3月18日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后历经磨难逃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新中国建立后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后母戊鼎的铸造工艺非常多且复杂。 根据铸痕,鼎身和四足是一体铸造的。 鼎体共采用8枚陶范,各鼎足采用3枚陶范,器底和器内各4枚陶范。 鼎之耳是鼎铸造后伪装范围铸造而成的。 铸造这个鼎,所需的金属材料超过1000公斤。 而制作这样的大型器物,在泥型的形成、陶范的复制、合范的灌注等过程中,存在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必须配备大型熔炉。 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展示了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优异的技术成果,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微博人气文物榜评选:国博馆藏后母戊鼎(司母戊鼎)”

另外,后母戊鼎含有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写的《考工记筑氏》中记载的鼎的铜、锡比例基本一致,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投稿人:于成龙)

标题:“微博人气文物榜评选:国博馆藏后母戊鼎(司母戊鼎)”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2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