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何新荣、邱毅、周瑞)养老问题一直是两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下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在上海、重庆、广州、青岛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重点解决残疾老人的长期护理保障问题。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情况如何?机构framework/きだよ 0还有哪些改进?记者采访了出席两会的相关代表。

15城市探索,失能老人能否有“险”可依——代表委员关注长期护理险试点

当地开拓者:谁能被保险?服务怎么样?报销多少?

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上海是中国最早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徐汇区第三老年福利院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定点服务机构之一,目前有近150名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计划,长期护理保险的对象是长期残疾的被保险人。在上海试点项目中,60岁及以上参加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和居民可以享受长期保险待遇。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即需要经过相应的需求评估,残疾程度达到2级至6级,才能享受相应的护理服务。

长期保险提供什么服务?徐汇区第三老年福利院副院长王蓉蓉介绍说,该院的服务项目有40多项,包括帮助吃喝、洗手洗脚等基本生活护理,以及鼻饲、导尿等常见临床护理。其中,辅食和取水服务频率居首位。

享受了长期保险服务后,如何报销费用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对于符合要求的长期护理费用,保险基金的支付水平一般控制在70%左右。在上海试点项目中,养老机构发生的护理费用有85%由长期保险基金支付。长期保险基金可以支付90%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费用。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朱说,当前养老问题的主要“痛点”之一是对痴呆和残疾老人的照顾,养老政策有必要向这一群体倾斜。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果独生子女长期在家照顾老人,往往会面临人力和时间的双重压力,而长期保险试点无疑可以缓解部分压力。

结合国情:不鼓励孩子“扔掉包袱”仍然是主要方向

虽然长期护理保险在发达国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起步阶段,要结合具体国情积极探索。

九三学社在一份提案中指出,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对残疾老人的长期照顾。根据我们的传统习俗,对残疾老人的照顾主要由家庭成员承担。当长期保险基金提供支持时,一些正式的护理服务由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因此,减少对残疾老年人子女的护理可能存在道德风险,这将增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压力,从而影响其可持续性。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所教授杨表示,由于受到东方孝道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将老人送到机构接受护理服务,这有时被视为孝道的一种表现。因此,可以遵循“家庭护理第一,机构护理第二”的原则,充分发挥家庭和家庭在护理服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护理周期长、护理难度大的患者,可以选择护理机构接受服务。

15城市探索,失能老人能否有“险”可依——代表委员关注长期护理险试点

事实上,地方政策设计也反映了这一点。例如,上海长期护理保险中家庭护理的报销率高于机构护理。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大多是由护理人员在家为老年人提供,或者集中在社区日托中心等场所。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表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和相应的长期保险支付机制今后可以进一步创新。

优化和完善:建议统一需求评估标准,开展商业长期保险的补充

毫无疑问,长期保险制度是中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措施。目前,为老年人建立一个完整的长期护理体系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郭广昌表示,需求评估是享受长期保险服务的切入点,但目前不同地区的评估标准并不统一,导致两个满足相同护理要求的老年人因为所在地区不同而无法享受相同的服务,这可能会使今后统一长期保险和跨地区统筹的支付标准更加困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戴浩也表示,如果地方标准太多,互联互通将落到空头上,建议逐步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估老年人需求的国家标准。

15城市探索,失能老人能否有“险”可依——代表委员关注长期护理险试点

此外,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有些人在80岁时仍然精神饱满,而有些人在40或50岁时就生病卧床。尽管后者需要护理,但由于年龄限制,他们被拒之门外。对此,郭广昌认为,可以鼓励保险公司引入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以弥补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一些缺口。

展望未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洪亮表示,长期护理保险有望成为中国除“五险”之外的第六大社会保障保险。这就要求我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同时促进长期护理保险与医疗保健的有效衔接,使这一制度得以真正实施。

标题:15城市探索,失能老人能否有“险”可依——代表委员关注长期护理险试点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