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1字,读完约3分钟

图为“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标准研究”研讨会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晓寒/照片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石)2017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20日在北京召开。在“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标准研究”专题会议上,与会专家对食品掺假与欺诈、食源性微生物疾病防控、食品法规协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推动了创新发展。专家一致认为,“实现食品安全与科学技术的并行,可以有效地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专家:食品安全与科技并行 促行业良性发展

严格科学的检验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食品的真伪

如何识别食品掺假和欺诈?aoac国际董事会成员、中国事务特别工作组主席Dan schlitz以婴儿配方奶粉为例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解决美国婴儿配方奶粉问题首先要确定相关问题和要实现的目标。然后,将整合相关领域的专家,然后引入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检验试验,得出结论。

全方位的预防体系可以更好地控制食源性微生物的安全性

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中国每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总数的近50%。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食品安全专家刘秀梅在讲话中指出,食源性疾病有七种病因,包括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毒性食源性疾病、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化学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和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如何有效控制食源性微生物疾病?刘秀梅说,原则上,食品的微生物安全可以通过原料选择、来源控制、产品设计和过程控制,以及ghp和haccp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制备和使用中的应用来保证。她指出,全面的预防系统可以提供比最终产品检验更好的安全控制。

刘秀梅建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应包括致病菌和指示菌的限量。政府监管部门应在风险控制中实行分级控制,加强对食品生产的监管,强调致病菌的监测大于指示菌的监测。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是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所以要完善制度,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的控制。

在科学的基础上协调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律和标准协调科学家全球协调组织联合创始人和主席Huub lelieveld在题为“为什么要协调食品法律和法规以及如何使其发挥作用”的主旨发言中说,法律和法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可以确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阻碍创新。

他认为,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法律和法规才应该协调一致。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组织应该公正和极其公平,这是促进创新和发展的最佳方式。

此外,北京长江脉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还谈到了“食品加工和餐饮微生物控制解决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柳波,关于“水质消毒与食品安全保障”;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发酵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食品学会会长贺国庆告诉《奶粉中的牙孢子》;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蒋玉军对“婴幼儿配方粉和加工环境中阪崎肠杆菌的溯源与控制”进行了深入解读。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食品安全的发展主要依靠法律法规,但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中国食品工业正以食品安全为保障,逐步实现行业健康转型。

标题:专家:食品安全与科技并行 促行业良性发展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