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9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观察网实习记者孙文林表示,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实现了盈利,18%的企业收入和支出基本持平,26%的企业暂时处于亏损状态。

5月17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专家解释会,该所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所长梁贵宁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由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编写,并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上正式发布。该报告从社会绩效、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治理绩效四个维度对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绩效进行了评价。

梁贵宁介绍,本次调查共有543家企业参与,其中国有企业占41%,民营企业占59%。有408家企业集中在第二产业,187家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东南亚、中亚/西亚和非洲是这些企业在一带一路开展业务的三大热点地区。在这些企业中,32%在海外开展业务不到5年,23%有20年以上的经验。

出海时间的长短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盈亏。通过对284家盈利企业的分析,发现投资规模超过5000万的企业盈利能力更强。投资期超过5年的利润表现更好,尤其是投资期为10-15年的利润。

梁贵宁表示,亏损企业中有20%以上是长期没有海外投资的中小企业。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企业自身的原因以及在东道国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时遇到的一些风险和挑战。

梁贵宁在报告中引用了相关数据:我国对外投资项目承包额已达1260亿元,占新签合同额同比的51.6%,承包项目多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例如,2017年1月至3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承包项目的新签合同额为222亿美元,约占对外承包项目的51%。报告还显示,绿地投资和项目承包是海外投资合作的两种主要形式。

报告显示,利润率较高的行业有: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信息服务、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这些能源、基础设施和通信技术行业是中长期大规模投资,这也证实了投资时间和规模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梁贵宁表示,在与受访企业交谈时,可以发现他们的一些损失只是暂时的。至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他认为事前可行性研究和尽职调查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一些大企业来说,海外投资需要很长时间,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包括那些长期没有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薄弱。这给他们未来的投资活动带来了一些风险。梁贵宁说道。

标题:投资“一带一路” 中企海外盈利者过半数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