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21字,读完约2分钟

中新网讯(记者)高盛高华首席执行官朱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十分活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考虑跨国并购的可能性。与之前主要收购自然资源的行业不同,中国企业现在正在tmt、一般行业和金融领域寻求并购机会。中国企业跨境M&A的动机逐渐成熟,他们的战略思维更加理性。

高盛高华CEO朱寒松:中企跨境并购趋于理性 五类需求凸显

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2016年中国企业在M&A的跨境交易量达到2210亿美元,是去年的两倍多,创历史新高。然而,根据彭博社的最新统计,今年前四个月,中国企业跨境M&A交易量同比大幅下降67%,创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同比降幅。

上述数据是否意味着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已经降温?朱认为,单纯通过交易金额的变化来判断活动是否活跃是不准确的。有时M&A的交易量会受到意想不到的大规模交易的干扰,单笔交易就会造成一个高峰。要衡量M&A交易的真正连续性,排除超大规模交易更有说服力。他表示,从业务线来看,中国企业并购业务对高盛在华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未来空将持续增长。

高盛高华CEO朱寒松:中企跨境并购趋于理性 五类需求凸显

在朱看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五类,即:第一类,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已经过去,下一步最大的增长机遇来自国际化。企业希望收购世界上类似的企业并带来品牌或渠道,如海尔收购通用电器的家电业务;第二类,国内领先企业寻求在相关领域建立新的有竞争力的业务部门,如美的收购KUKA第三类,企业面临发展瓶颈,需要注入新技术。然而,他们自己的R&D周期很长,他们的成功是不确定的。因此,他们需要通过并购一步到位地获得新技术。这种需求集中在半导体行业;第四类,面对国内中产阶级对高品质消费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获得良好的国外品牌或原料来源,如伊利收购达能的美国有机酸奶生产商;第五,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一些大型国际矿业公司被迫在自身现金流和股东压力下出售优质资产,价格相对合理。国内矿业企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了一些并购。例如,洛阳钼业去年收购了南美和非洲的资产,这意味着抓住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购买高质量资产的机会。尽管此类收购存在一定风险,但行业逻辑非常清楚。

高盛高华CEO朱寒松:中企跨境并购趋于理性 五类需求凸显

朱表示,由于上述需求的持续存在,这些需求驱动的跨国并购将在未来继续发生。

据高盛提供的信息,朱现任高盛投资银行部总裁兼联席主管,亚太地区(除日本外)自然资源产业集团联席主管,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CEO,高盛投资银行业务中国常务委员会委员。

标题:高盛高华CEO朱寒松:中企跨境并购趋于理性 五类需求凸显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