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25字,读完约9分钟

香港浸会大学硕士,来自北京、香港和悉尼的媒体人士 几天前,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课堂考试成功地占据了头条。在测试中,10个问题中有5个与中国有关,其中2个极具争议性。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官员什么时候敢说真话?”正确答案是在喝酒的时候。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现代化、新技术引进和工业改革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答案是缺乏熟练工人,尤其是经理。 事件在国际学生圈中传播后,中国驻墨尔本领事馆对学校表示了关注。莫纳什大学收回了试题,暂停了教师资格,强调个人行为不代表学校的观点,并为所发生的事情道歉。 从澳大利亚国会议员帕尔默2014年对中国的侮辱性讲话,到2016年悉尼大学美籍华人教师焚烧中国护照,再到莫纳什大学试题引发的争议,澳大利亚似乎不时会发生一些不友好甚至侮辱性的事件。把这些事件放在一起,恐怕我们不能只是巧合地解释它们。 偏见并没有消失,但是中国的影响已经大大增加了 让我们来谈谈莫纳什大学试题的争议。不管问题是否有偏见,课堂上测试的10个问题中有一半涉及中国,这本身就是中国影响力的体现。 澳大利亚前外交部长鲍勃卡尔曾指出,中国蓬勃发展的中产阶级是未来20年保持澳大利亚繁荣稳定的驱动力。在未来2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将增加到7亿,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人口。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三大移民来源,中国学生占澳大利亚国际学生的27%...澳大利亚比任何其他西方国家都有更多的理由了解中国。澳大利亚大学对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都有中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表的中国研究论文数量长期位居世界前三。 澳大利亚各大学有400多名从事中国研究的专家,涵盖中国的省学、军事学、少数民族学、马克思主义学、现代史、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等。 但即便如此,仍有澳大利亚人固守着对中国的旧观念,目光狭隘,盲目自大。莫纳什大学的测试引用了《南华早报》2003年的报道。《南华早报》可以说是中国具有最高国际声誉的英文报纸之一。然而,很难说10多年前一家媒体的报道代表了整个中国。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仅仅根据一个论点来教导学生是不严肃的。 但是,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不需要上升到“侮辱中国”的高度,这是错误的教材被愚蠢和狭隘的老师滥用的结果。把澳大利亚放在对中国“又爱又恨”和“又怕又想”的背景下看待可能更合适。 澳大利亚在经济上从中国赚钱,但在政治上对中国的体制持怀疑态度。一方面关注中国,另一方面取笑中国。中国的社会形势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差异很大,每个方面都是真实的一部分。只要选择一点,刻意强调和放大,就可以理解为上述心理效应发酵的结果。澳大利亚的主流报纸对中国的报道比欧美的更频繁。但内容不是中国人如何掠夺当地的工作和资源,或者中国富人如何在当地挥霍无度,等等。没有多少澳大利亚人去过中国,但是很多人知道中国重男轻女,西方贫穷落后。他们甚至可以详细引用报纸的内容。虽然这种现象和观点不应该简单地被否定,但真正优雅的国家和民族对别人的弱点和缺点有同情心和同情心,而不是想象自己的满足感。澳大利亚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一直实行“白澳政策”,直到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移民才逐渐开放,并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大大增加。在悉尼、墨尔本和其他大城市,中国人无处不在。莫纳什大学老师的这个话题让外国学生觉得他们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中国。相反,有时住在澳大利亚,有正宗的中国菜和众多的华人社区,让人觉得他们是一个假的国家。中国移民到澳大利亚有很多原因。他们中的一些人是中国的高素质人才,他们认为“生活会更好”,并“为他们的孩子”移民。他们中的一些人是蓝领,他们在中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不高,他们在缺少蓝领的澳大利亚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当然,他们中的一些人是选择在澳大利亚投资的政要。澳大利亚是四个传统移民国家之一,以其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干净的社会和良好的福利而闻名。在一些名单中,移民甚至比美国更受欢迎。澳大利亚比它的祖国更好,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 否则,为什么移民要来?澳大利亚可以很容易地为英国和新西兰找到原因,这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根源。前者气候恶劣,而后者机会不足。与生俱来就不是同一根的中国就没有这么宽容。这种双重标准的结果是,中国移民越多,中国就越糟糕。近年来,中国人对澳大利亚社会有两个特别深刻的印象。首先,中国人聪明又富有,尤其喜欢买房。由新老移民和海外投资团组成的庞大华人社区,比当地人更热衷于买房。 不仅如此,中国人特别擅长房地产投机,低买高卖,不知不觉中多套。根据最新统计,从2012年年中到现在,悉尼房价上涨了45%,这被当地人归咎于中国买家,90%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限制海外买家。第二,中国人“不够资格”。例如,一些人在餐馆吃饭,下班后要求更多的食物。服务员指出厨房是关着的;有相当多的菜还没吃,酒店不提倡浪费...不想善意提醒被顾客解释为因为没钱而抛弃他,大惊小怪,这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此外,澳大利亚最初买房子是为了送停车位,但在有了更多的中国买家后,中国代理商逐渐增多。该机构学习了中国的惯例,停车位和房屋被分开出售以赚取收入。随着澳大利亚当地代理商的跟进,当地买家也受到了影响。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财大气粗和缺乏礼貌。也许这些人只是一个庞大群体中的少数,但他们足以破坏整体形象。素质不同的国际学生和游客加深了这种印象。趁热打铁需要艰苦的工作。要改变这种形象,中国人真的需要努力工作。 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舞龙庆祝中国新年 尊重中国文化的外壳但不能接受根源 澳大利亚一直强调对亚洲文学性的理解,但对亚洲和中国的理解只停留在语言、文字和艺术上,缺乏对中国文化和精神内涵的理解,有时甚至夸大差异,这实际上是基于种族和文化的歧视。在澳大利亚,汉语是一种社区语言,而不是外语。中国人集中的银行和药店将配备讲汉语的工作人员;公共图书馆有相当数量的中文书籍;在公立中小学,许多母语不是汉语的孩子被允许把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来学习。 这些尊重中国人及其语言的做法尤其值得称赞。然而,如果你问中国人或中国人,他们是否曾经被当地人或白人歧视过,答案是光明的一面几乎没有歧视,但你不能私下说不。 所谓明显的不存在意味着法律上不存在种族歧视,但在现实生活中,固有的思维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例如,在当地出生的中国孩子会去几代英国移民白人孩子的家里。双方的母亲互相问好。白人母亲的话意味着,因为我们的两个孩子上同一所幼儿园,你可以在我的客厅里做客,所以你应该感到荣幸。中国妈妈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又如,几个白人走进一家西餐厅坐下。当他们看到一个中国服务员时,他们起身离开,并换到另一张桌子,那里有白人服务员负责。事实上,这个中国服务员出生在澳大利亚,英语是他的母语。 澳大利亚很清楚中国人的特点。比如,中国人崇尚教育,尊重长辈,性格内向,不擅长运动,不问政治。这种形象经常被贴上标签,并与热爱运动、强调自己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主流澳大利亚精英分开。 如果华二这一代人想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就必须尽一切可能接近标准,以消除人们因中国人长相而贴上的标签。事实上,区分“主流”和“少数”并强调差异,而不是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并相互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歧视。最典型的例子是,几乎所有的中国父母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中国补习班。然而,要强调的是,华二一代不太重视汉语,即使他们能在公共场合说汉语,他们也不想说,因为害怕与白人不同。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以简单地交流,但是说流利英语的人不多,会读写的人更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不好,文化自然过时。大多数第二代移民,除了外表是中国人之外,在精神上基本上与白人相同。第三代只能说有中国血统,但很难说是龙的后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治是融入主流社会的最高指标。苏振西、黄应贤和王国钟是中国在澳政界的代表人物。苏振西出生于香港,17岁移民澳大利亚。他是墨尔本的第一位中国市长。黄应贤出生在马来西亚,是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混血儿,8岁移民澳大利亚,是第一位亚裔美国女参议员。王国钟也出生在香港。他高中毕业后来到澳大利亚学习。他目前是参议员。这三个人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来自东南亚或香港,他们从小接触到的语言、文化和教育背景,与英联邦的澳洲非常相似。王振亚在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中,来自南京的王振亚在2014年当选为参议员。他曾为中国政府在南中国海的行动进行辩护,还有其他一些亲北京的言论,在当地被称为超越主流意识的极端言论,并未能在2016年再次当选。此外,去年,两名大陆背景的候选人代表工党竞选参议员,但他们尚未成功。 澳大利亚可以接受中国的政治家,只要它完全接受一整套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可以允许一些美籍华人文化元素的存在,如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秩序。如果除了西方价值观之外,还有不同的中国价值观,那就不能真正被接受。看来中澳两国的交流还需要加强。

标题:澳大利亚尊重华人的壳 不接受华人的根?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