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0字,读完约5分钟

在高原扎根,拔掉可怜的根

——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巩义乡夏雪村第一书记王小龙

本报记者刘辉报道

村民思朗的自来水没有烦恼(李爽摄)

5月1日,王小龙从村部出来,绕过一座山,走了3公里。他还没有到达夏雪村。王小龙回头看了看德格县委副书记陈万林,两人都靠在岩石上,气喘吁吁。他们背着苹果树苗。

王小龙是四川省水土保持局生态建设司副司长。自2015年底以来,他一直担任甘孜州德格县巩垭乡夏雪村的“一秘”,不记得在平均海拔3800多米的这条路上走了多少次。

截至2015年底,夏雪村仅有93户家庭,贫困率高达96.43%。在四川最西部的德格县,平均海拔为4235米,距离成都近1000公里,距离康定(州政府所在地)500多公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8000元。

“太穷了!”王小龙仍然清楚地记得2015年底第一次来到夏雪村。当年,全村耕地面积只有286亩,人均不足1亩。在这种情况下,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各种惠民补贴,人均年收入为2376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家庭调查,有25个家庭和86个贫困家庭需要关键援助。

此外,该村的基础设施也令人担忧。“没有钱,没有自来水,也不能修理或使用。”一个牧民的话刺痛了王小龙。

什么是可怜的根?王小龙了解到,除了补贴,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放牧。然而,受气候等因素的限制,草地产量不高,畜牧业承载能力有限。

“这只是一个原因。关键是这里没有发展这个行业的基础。”王小龙认为,夏雪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和水利基础设施缺乏使夏雪村在暴雨和洪水面前束手无策。

93岁的悍马·桑登(右)是王小龙的主要助手之一

夏雪村是德格县的缩影。德格县面积1100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面积4365平方公里,土壤侵蚀率约40%。该县每年的土壤侵蚀量超过3亿吨。

要根除贫穷的根,我们必须首先控制水。2015年底,在省、州、县水务部门的帮助下,夏雪村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年冬天,村子里建了深井,每个家庭都用上了自来水。

干旱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工业发展的基础得到了巩固。在省水利厅的支持和省水土保持局的指导下,夏雪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脱贫的方向,开始了攻坚之战。投资200万元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经开展,包括200多亩坡改地,40多亩树(苹果)草种植,60公顷禁伐区和禁牧区,铺设灌溉管道和机耕道。

扎根高原拔穷根

“血村拥有全乡最大、最好的资源优势。未来,苹果种植将发展到300亩。据估计,苹果3-5年后成熟,村民人均年收入将达到7000元左右,财政转移除外。除了支付和冬虫夏草外,收入也是多样化的,从而可以巩固扶贫的效果。”王小龙说道。

“过去,下大雨时,会形成滑坡。泥石流冲下时,声音非常大。我晚上害怕睡觉,白天也不敢出门。到处都是泥。”来自巩义镇夏雪村的44岁的Shiro回忆起几年前的往事,至今仍有挥之不去的恐惧。

与Shiro描述的场景相比,夏雪村现在是一个不同的场景。站在山腰,向下看,大土豆被种植在农舍前,周围是野猪保护网。谈到下一步发展,王小龙说:“依托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我们计划建设夏雪村农场。这个农场包括从山坡改造成梯田的耕地和半山腰的林地。在耕地上种植土豆和青稞等作物将在同一年有收入;苹果树种植在林地上,结出果实长达3年。这样就可以实现“长短结合”据夏雪村党支部书记布黑介绍,今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可从2300元提高到3300元,预计五年后将达到7000元。

扎根高原拔穷根

王小龙克服了身体不适、语言障碍等困难,扎根高原迎难而上,带着缺氧的精神,积极协调农村水电、道路、住房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种植业,培育主导产品。在为夏雪村的发展提供建议的同时,我们尽力帮助村民。村子里的老人,马霞·桑丁,已经93岁了,没有孩子,视力和听力都有障碍,手也有残疾。唯一的收入来源是每月400元的五保户补贴。王小龙定期给他送日用品,帮他解决生活问题。

扎根高原拔穷根

于雪村的村民在他们家门口种土豆(姜文摄)

改变的不仅仅是夏雪村。自2015年以来,在省水利厅的帮助下,德格县建成了118个饮用水项目,全县53,800名农牧民食用了安全饮用水。去年以来,已启动了1.77万亩控制灌溉的温水水利工程,结束了当地没有中型骨干水利工程的历史。该项目计划投资1.34亿元,可灌溉10600亩耕地和7100亩草地。Sequ河等河流被列入全省系统管理的中小河流名单,河岸建在地表水系统的主要河流段,防洪系统建在县和乡两级。截至目前,德格已有26个贫困村成功退出,16228.5亩水土流失区得到治理。

标题:扎根高原拔穷根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