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10字,读完约9分钟

原标题:抗沙20年王银吉和他的三个“家”

新京报(记者李骄傲张羽)从甘肃兰州向武威市推进,天地之间仿佛笼罩着黄色,黄土斜坡满天风沙,走在路上被黄土包围的村庄很常见。 这种单调的颜色已经成为武威的另一标志,离市区80公里的地方是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那里有93%的移动沙丘。 以前我慢慢地吞没了田地和村庄。

【要闻】中国第四大沙漠内 这个男人抗沙20年绿化8000余亩

王银吉和他的三个“家”

今年51岁的王银吉与城市同龄人更有岁月感,黝黑的皮肤,清晰的皱纹,粗糙的双手,以及它指甲里的泥土,都是多年来与风沙斗争的痕迹。 平时认真笑的他,一说要治好沙子和树,就嘴角挂着,表现出藏不住的喜悦。

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从武威市出发,驱车2小时后到达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洪水村7组,王银吉家在这里,离腾格里沙漠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 但准确地说,王银吉有三个“家”。

眼前洪水村的这个民居看起来和普通农村没什么区别,但和沙漠的“家”简直有云泥之差。 确切地说,第二个“家”不能说是“房间”。 只是“土洞”,在腾格里沙漠的800米深处,记者必须换乘王银吉改造的车才能到达。

这个土洞在地面下约2米深,门外风化严重的炉子可以看到曾经生火做饭的痕迹,屋顶上铺着麦草,房间里只有土坎、土墙、麦草屋顶和煤油灯。 洞里一共有两个房间,其中的房间已经可以抬头望天了。

“看屋顶这个拐角。 以前塌的时候掉的都是沙子。 我们晚上睡觉也要躲起来。 ”王银吉环顾土洞四周,说:“这两个房间里有两个罐子,最多能睡10个人。 我的孩子和侄子也来帮忙”。

到今天为止,王银吉也偶尔来这里,看看以前的房间,想想曾经家人在这里的七年。 1999年,王银吉萌发了治沙治树的想法时,父亲王天昌搬到这里,深入沙漠照顾苗木。

每天早上8点,王天昌进入沙漠,中午12点才回来,下午2点再次出发,直到晚上6点才回来。 每天逐年增加的“8小时事业”只是为了护理这难得来的植被。 “这里面不能生火。 要看不要被放牧。 有时要简单地修理树枝。 我住在这里,进入沙漠很方便。 ”。

【要闻】中国第四大沙漠内 这个男人抗沙20年绿化8000余亩

想起小时候种树住在“土坑”的经历,侄子李开林现在只记得很有趣。 “以前不是用骆驼背着麦草来的,每次用骆驼运东西回来,屋顶地上的山都会响,祖母以为会发生地震”。

到2006年,王银吉种树的事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 大家都觉得土坑的居住条件太困难了,在沙漠边上盖了新房子,有第三个“房子”。

这所房子保护着腾格里沙漠,走几步就能到达沙漠,不到一分钟。 从那以后,王银吉一家很少住在土坑里,把治沙的前线阵地转移到了这里。

但是,即使是春节,王天昌也没有回过洪水村的家,家人来到这个沙漠旁边的家团聚。 王银吉的这三所房子,可以说让他靠近了许愿的这片沙漠。

二十年的植树治沙情

想起第一次来腾格里沙漠种树,王银吉说这是20年前的事件,那时家人在田地和放牧中生活。 “爸爸和我每天去放羊,但这边沙漠化很严重,没有饲料就不能吃。 在这样的条件下不能养活家畜。 ”。

沙漠的凶猛不仅不让家畜吃,还可能吞噬村庄。 面对这片广阔的沙漠,王银吉感到紧迫感,如果继续扩张,村庄可能会搬迁。 村民不得不离开家乡。

于是,面对这片荒芜的沙漠,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 “当时,敲着头,卖了家畜。 我只是一个想法,治沙! 」然后种植沙漠、树和沙子是他生活的全部。

说到种树,王银吉觉得自己还有“天分”,“八九岁的时候去种树苗,在自家院子里种了四棵白杨,最后长到两米多高”。 但是,后来没观察就被家里养的骆驼偷偷地吃了,他心里很难受。 也许是这个契机,我发现王银吉对放牧没有兴趣。 他更爱的是这些家畜嘴里的“好吃”苗木。 从1999年开始种树以来,王银吉找到了人生的喜悦。

【要闻】中国第四大沙漠内 这个男人抗沙20年绿化8000余亩

王银吉说,自己是农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喜欢种树,也喜欢种树好几次,想用治沙办点事。 父亲、母亲、妻子、妹妹、侄子,大家都和种树的治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仅仅是人力,连部队的长子每年都发工资回来,支持父亲的植树事业。 种树剩下的支出基本来自王银吉一家耕田的收入。

妻子眼里有顽固的植树人

尽管有家人的支持,治沙之路与天作斗争,依然非常崎岖。 在沙漠里种树的第一年,风沙给来这里的王银吉上课。

1999年,王银吉在沙漠里种了几十亩树。 和以前一样,他把苗木插入沙子里,盖上沙子浇水,等了几个月长大成了小树。 他没想到几十亩树苗,结果只活了1%。 在没有树和建筑物的沙漠中,风拿着沙子呼啸而过,种的苗木被吹走,被连根拔起,和泥沙一起“流浪”。 好不容易活下来的树苗也逃不过厄运,天气少雨干燥,所以经常在烈日下“烧死”。

【要闻】中国第四大沙漠内 这个男人抗沙20年绿化8000余亩

王银吉也后悔说:“我知道在沙漠里种树和我之前在院子里种树完全不同。” 但是,从一开始就被“团灭”的他就没有放弃,用妻子的话说“顽固不化”。 今年不好,明年再继续种。 就这样,顽固的他一年比一年栽下去了。

参考了周边民勤县、古浪县的植树经验,王银吉知道了“草方格压砂”的做法。 正如其名,“草方格”是将麦秸排在沙丘上,纵横交错之间形成小方格。 “这些格子是放置苗木的地方,麦草固定沙丘,复盖沙子,沙丘不流动。 二来风不刮倒刚种的树苗。 这样就可以正常生长了”

【要闻】中国第四大沙漠内 这个男人抗沙20年绿化8000余亩

每年3月中旬,王银吉开始准备一年的植树事业,购买苗木,准备麦草,制作“草方格”。 到6月为止,几乎可以确认当年种苗的成活率。 第一年吃亏的他,之后几乎没有“失手”,现在的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不仅如此,通过20年的探索,王银吉也已经摸索了“沙漠植树位置攻略”,对于在什么样的位置种什么样的树,他都有足够的自信。 "在沙丘高点种乔木,避风,在沙丘、半沙丘的位置种花、棒、毛条,可以巩固沙子. "

4月初,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来到洪水村腾格里沙漠时,王银吉还没有开始今年的种植。 进入种植区后,记者看到广阔的沙漠里复盖着各种各样的沙漠植被。 据王银吉介绍,已经种植的8000亩人工植被有花棒、梭梭、毛条、捻条、红柳、榆树、胡杨树、沙枣树8种植物。 其中,花棒表现最好,不仅耐寒,成活率也高,是栽培面积最多的物种。

【要闻】中国第四大沙漠内 这个男人抗沙20年绿化8000余亩

花棒的治沙能力有多强?

王银吉用手拉着拉花棒的树枝,大量的土灰掉下来,在黄色的砂土上形成了灰色的复盖物。 用脚踩也比沙丘坚硬结实。

“这就是消灭沙子的事”王银吉指沙丘的灰土,“风沙吹来被植被吸入,总有一天下雨,风沙和雨一起落下,沙丘上形成土层。 ”。

说了植树时最遗憾的事,王银吉说那是被砍倒种的白杨。 白杨吸水量大,不适合在沙漠中栽培,必须忍痛割伤。

记者发现,除了花棒和毛条等王银吉自己种的树以外,沙漠里还生长着很多自然植被。 “这是三味草。 那边长的是艾比,沙漠的自然植被。 ”。

在王银吉眼里,自然植被是治沙不可或缺的环节。 人工植被的种植固定了沙子的位置,防止沙丘随便流动。 沙子治好就会形成土层,有土就会留下地下水,使沙漠的自然植被更好地生长。 人工植被+自然植被共同作用,这沙子才真的好了。

【要闻】中国第四大沙漠内 这个男人抗沙20年绿化8000余亩

抱着儿子的愿望继续前进

新京报乡村频道的记者跟着王银吉走出沙漠回到村子时,经常路过的村民亲切地打招呼说“我去沙漠看情况了”“应该今年种树吧”。

住在洪水村的12组老乡辛会元坚持要带记者去,村民们感谢王银吉。 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生活。 “99年前,这是风沙,一刮风,地里种的庄稼就会被吹杀。 那时真的很苦,但真的靠天吃饭。 我不说刮风毁庄稼,沙丘也会移动,村子什么时候被淹没都可能保护不了房子”

【要闻】中国第四大沙漠内 这个男人抗沙20年绿化8000余亩

但是,今天随着王银吉的到来,“30岁的年轻人说要治沙,大家都认为是不可能的。 用个人的力量对抗自然是个笑话”。 虽然嘴上说不可能,村民的心底还是燃起了希望。

但是,第一年树木的失败扑灭了村民们心中的弱火。 直到第二年成功,这个年轻人才通知他们,他不是“说大话”,而是好好保护他们和这所房子。 大家都认为“风确实变小了,沙子也变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更多,风沙越来越小,庄稼成了更好的种子。 辛会元说:“现在和20年前的那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没有王银吉,我们可能就离开了。”

据说现在王银吉在沙漠中栽培了8000多亩土地,今年也会继续栽培400亩以上的土地。 “20年过去了,看到站在沙漠里的树,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我很高兴。 ”。

王银吉治沙木背后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种树太投入了,不能马上带老小治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老小不幸于2005年去世。 王银吉自己说了这段悲伤的往事,说:“两个儿子懂事,一休息就来和我一起种树,春天放苗木,冬天堆雪。”

【要闻】中国第四大沙漠内 这个男人抗沙20年绿化8000余亩

但现在说说这往事,王银吉感到悲伤的余地越来越动力,他觉得沙子治不好对不起儿子,儿子给了他勇气,“儿子的愿望是大家呼吸新鲜空气,沙漠变成绿洲。 ”。 在这里,静静地流泪的王银吉静静地看着沙漠的远处。

抱着儿子的信念,王银吉下了好几次车。 “最初我定的目标是1万亩,我想还需要5年左右。 一万亩我也停不下来。 如果需要我,除非还治好沙子,我会继续的。 ”。

明天又是种树的日子,王银吉每天工作,向着他的目标前进,在无限的沙漠里最终留下他的印记。

新京报记者李傲张羽

猛料越来越多了! 欢迎扫描左边的二维码关注本信息的官方web消息( xinlang-xinwen )

标题:【要闻】中国第四大沙漠内 这个男人抗沙20年绿化8000余亩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