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3字,读完约3分钟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通过悠久灿烂的文化了解了中国,见证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的加快。美中不足的是,许多人认为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全部软实力。他们看到了中国,但他们不了解它。

有什么问题吗?恐怕这与我们走得太快,不够深有关。因为我们明白,如果我们不积极地表达自己,我们很可能在被他人表达的过程中被污名化。近年来,我们努力用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解释中国。然而,长期以来,重技术轻技能、有形轻无形、引进历史而忽视当代博览会,造成了对外文化交流沦为自娱自乐、过多官方色彩被质疑等一系列尴尬,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仍处于“价值缺席”状态。

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 更要走进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试试“出去”和“进去”的药。至于“熬”的方法,在逆向思维中理解了“外来文化是如何进来的”之后,我们必须明白以下几点。

依托经贸舞台。在开通高铁之前,我们必须先修建一条高铁线路;同样,在推动中国文化“走进去”之前,有必要建立沟通渠道。对任何国家来说,文化交流都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可以依附于商业交往。德国严谨务实的印象和美国探索创新的价值通过德国汽车业和美国电影业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这就是最好的例子。就中国而言,目前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可以借鉴的“舞台”。“一带一路”不是简单的商品出口,还肩负着文化交流的责任。因此,有必要创造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然后用商业形式来传达精神,使中国文化得以“深化”。

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 更要走进去

充分发挥民间力量。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是同化别人,而是与别人分享,通过相互学习,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这是我们的真正目的,但一些已经对中国崛起保持警惕的国家被误解了,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把握政府主导的“温度”。毫无疑问,政府应该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主导力量。这只是“领导”需要技巧,有必要逐步撤退到幕后,让“民间”掌权。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做好顶层设计,着力从制度和机制上消除制约文化发展的障碍,充分挖掘人民群众的潜力,大力支持国有文化强企“走出去”。

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 更要走进去

采取适当的措施。所谓模式应该有两层含义:表达模式和传递模式。在表达方面,要用现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产品创新;在坚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要突出产品的文化属性。外部世界是多样而复杂的,“走出去”应该有特定的地域、国家、宗教和语言概念,要有针对性,不能“混在一个锅里”。就传播方式而言,文化贸易和投资的作用值得期待。去年底,万达集团以约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著名电视节目制作公司dcp集团100%的股权,欧洲特效巨头framestore被一家中国公司以1.8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举世瞩目。这些跨国并购的背后是我国努力打造国际文化贸易平台,推动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然而,如何将平台做大做强仍然需要智慧。

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 更要走进去

当然,在“走出去”和“走进去”的时候,不要忘记“传递”和“带进来”。毕竟,文化缺乏内在吸引力会影响外在吸引力。在“走出去”之前,你必须了解如何更好地“传递它”;毕竟,“引进”和“引进”是齐头并进的。通过“融入”,我们可以理解对方的想法,找到他们同意的方式,然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地“融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牛金)

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 更要走进去

(编辑:吴晓娟)

标题: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 更要走进去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