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3字,读完约4分钟

(五年的努力)世界工厂东莞“机器替代”行动正在加速和加码

中新社东莞6月9日电:世界工厂东莞“机器替代”行动提速并加码

中国新闻社记者索佑威

世界制造业之都广东省东莞市率先提出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六大工程”,机器替代的步伐正在加快和加快。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广东让广东强大――广东创新驱动与智能制造”网络访谈正在进行。在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家略显破旧的工厂里,采访小组看到了广东省创业板上市的第一家机器人骨干企业——广东拓星(300607)科技有限公司。

拓星公司的负责人说:“东莞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地方。正是这种特别包容、开放和适合创业型企业的土壤孕育了像拓星这样的企业。”

公司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笛卡儿机器人,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近4000家国内外企业选择了Tuostar“智能制造”的机器人。

托星机器人在东莞企业的快速应用得益于东莞官方的“机器替代”行动。

东莞市市长梁卫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东莞市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大力建设了一批具有“三国”特色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即国内数控系统、国内机床和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工业机器人)。

东莞“机器替代”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叶表示,从2014年到2016年,东莞市实施了为期三年的“机器替代”行动计划,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人民币,下同)支持企业使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重点引导企业优先使用东莞生产的先进设备,并对企业使用东莞生产的设备进行“机器替代”。

世界工厂东莞“机器换人”行动提速加码

截至目前,东莞企业已申报“机械替代”专项资金项目2698个,财政总投资约386亿元,新增设备和仪器76315台,其中17.5%产自东莞。

“机器替代”的效果显而易见。2016年,东莞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332.99亿元,同比增长44%。项目建成后,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5倍,产品合格率平均从86.1%提高到90.7%。就业可减少近20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降低9.43%。

“应该说,东莞没有一家制造企业能够在空之前实施‘机器替代’并感受到压力,否则东莞在下一轮竞争中将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叶玉华说:“‘机器替代’不再是政府的定位,而是东莞制造业的共识。”

广东常颖精密(300115,诊断)技术有限公司,位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是众多知名手机品牌的高精度金属结构件和外观件。

“自2015年以来,该公司已投资近2000个机器人,替换了6000多名工人。”广东常颖精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一条生产线过去需要大约100人,但现在三四个人就可以了。严酷的研磨过程几乎无人操作。”

公司计划与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自主开发、生产和销售六轴工业机器人,计划五年内达到1万台。

然而,由于资金限制,一些地方小微企业无法实现“机器替代”。

叶表示,只要小微企业有订单、有市场、有技术,就可以通过零首付、零门槛的融资租赁方式进入。融资租赁设备的利息和租金由市财政全额补贴。目前,数百家小微企业已经扫除了“机器替代”的障碍。

随着东莞智能制造的发展,相关人才的相对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因素。东莞市政府在2-3年内为企业培养了1万名智能制造技术人才。

“对于想长期居留的关键人才,我们也出台了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通过各种方式,人才将最大限度地聚集在东莞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的平台上。”梁卫东说。(结束)

标题:世界工厂东莞“机器换人”行动提速加码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