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56字,读完约7分钟

2016年是继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于2015年1月提出精确药物计划后,基因组学和基因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一年。

中国精密医学的发展一直跟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步伐。2016年,基因组学的发展被列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华大基因建立的国家基因库正式开门迎客;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出现在基因产业链中,融资一个接一个,上市公司竞相推出精确医学的概念;业内领先公司华大基因(Huada Gene)于2015年12月首次公开募股,目前已进入审批程序;华创公司berry和kang与天星仪器和华大基因争夺基因产业的第一份额,并于2016年12月率先登陆资本市场

年终盘点:中国精准医疗这一年 资本争夺、泡沫、争议并生

展望2017年,基因产业领域的并购将风起云涌。正如华大公司首席执行官殷晔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所说,基因产业已经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即将进入一个大浪淘沙、兼容并包、转型升级、甚至破产升级的时期。

政策加速发展

2015年是美国精确医学的第一年。2015年1月20日,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宣布启动精确医疗计划,白宫随后公布了精确医疗计划的相关细节。

不久,中国也在国家战略层面做出了努力。2015年3月,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了精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计划在2030年前投资600亿元用于精密医学,这无疑将促进国内基因产业的发展。

2016年,中国精密医学发展进入加速期。3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涉及100个项目,加快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其中之一,表明基因组学已被纳入国家战略。

2016年3月,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R&D计划,精密医学研究被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项目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精密医学研究重点项目2016项目指南》于2016年3月8日正式公布,实施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这份指南的发布被医学界解释为期待已久的国家精确医学战略部署的最终揭示。

5月3日和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预申报评审会议,对首批项目预申报文件进行评审,业界广泛关注的评审专家名单正式发布。评价专家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选取,共149人,涉及16个方向。

2016年,科技部通过了精密医学研究专项考试,并向61项人口队列研究注入了资金,历时5年,涉及30多种疾病和全国大部分地区。12月初,由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教授牵头,18位院士支持的罕见病专场排队启动。2017年,将启动更多针对特定人群的研究。

作为精密医学的一部分,基因工业的第一个商业化技术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2016年3月,华大基因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样本量达到100万,其他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公司的样本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规范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发展,卫生规划委员会在2014年底确定了108个临床试点单位。

2016年,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10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规范有序开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和诊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产前筛查和诊断试点机构的相关规定同时废止,放宽了产前筛查和诊断的机构要求,取消了108个临床试点单位。所有具备产前检测资质的医院原则上都可以。取消7个医学实验室的临床试验,原则上所有具备产前检测资质的医学实验室均可进行无创dna产前筛查和诊断。

年终盘点:中国精准医疗这一年 资本争夺、泡沫、争议并生

据业内人士介绍,该通知明确了各机构在无创产前筛查和诊断方面的分工和职责,对二胎政策的落实和出生缺陷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使整个行业能够进入正规发展的轨道,积极推进医疗行业的渠道管理。

准确的医疗对于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减少无效和过度的医疗,避免有害的医疗,遏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中国在精密医学研究上的投资没有美国大,但随着精密医学在工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发展,精密医学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未来,行业重组并购将频繁发生

自2015年以来,精密医疗行业的公司一直是风险投资机构眼中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天使和风险投资者愿意加入大健康(Aiji,净值,信息)投资的行列。尽管资本进入寒冬,基因产业初创企业的融资努力仍有增无减。

在融资和并购方面,据基因泰克统计,2016年1月1日至12月9日,共有43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不完全统计)约为52.59亿元。其中,95%的企业融资超过1000万元,2家企业融资10亿元,碳云智能和基石药业,16家企业融资1亿元。

在这些企业中,几乎都有华大的退休员工参与,华大基因已经成为基因行业中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从细分轨迹来看,在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市场爆炸后,许多基因测序公司都在规划肿瘤基因检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参与液体活组织检查的基因检测公司有五、六十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大部分是初创公司。2016年的投资几乎都集中在癌症领域。例如,潘生子在第二轮获得了上亿的投资,金加在第一轮获得了2亿的投资,北京希望集团在第二轮获得了1亿的投资..

年终盘点:中国精准医疗这一年 资本争夺、泡沫、争议并生

人体微生物也成为资本青睐的另一个领域,因为它可以从人类环境层面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尤其是一些慢性病的状况,如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症等。通过粪便检测。这是一种对人完全无创的检测方法。虽然在中国刚刚起步,但这一领域的代表性公司也开始获得资本青睐。例如,伊瑞生物在2016年获得了40亿元的预融资,

虽然在这两年的资本热潮中,大多数企业都获得了天使或A轮融资,但后续的投融资过程明显紧张。据行业分析师称,原因是一方面,业绩增长和利润低于预期,理想大于现实;另一方面,公司的估值普遍偏高,收购较弱,因此融资不能形成有效的联系。

未来,一些公司可能通过融资继续成长为大公司,而另一些公司可能通过并购完成资产重组。与此同时,一些上市公司对精密医疗持乐观态度,愿意通过并购干预精密医疗。

目前,精密医疗行业的公司还比较年轻,大部分都处于起步阶段。a股上市公司通过股权参与、并购和建立M&A基金等方式参与精密医疗。

据《第一财经报道》粗略统计,a股中至少有30家上市公司涉及到精密药物的概念,布局方向涉及到精密药物产业链中的很多环节,如测序仪研发和耗材、自动poct分子诊断领域、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等。基因测序服务,如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耳聋基因检测等。最受欢迎的领域是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液体活组织检查和细胞免疫疗法。

年终盘点:中国精准医疗这一年 资本争夺、泡沫、争议并生

因此,在未来的两三年内,精密医疗行业将会有行业洗牌的可能,这一领域将会有很多并购。并购不仅发生在上市公司,也发生在初创企业。这一判断已经基本得到了业内许多从业者和投资者的认可。

从全球来看,R&D的小公司+M&A的大公司将成为精密医疗的主流商业模式。由华大基因前首席执行官王军于2016年4月创立,以腾讯为首的A轮融资近10亿元。随后,碳云情报开始通过并购的方式攻击精密医学领域的城市。

在1月5日举行的数字生活峰会论坛暨全球联盟招聘大会上,王军宣布,碳云已向7家全球公司投资约4亿美元,包括躯体科学、健康教育、患者生活、生物医学、高尔特、伊玛古和天津强维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7家公司加入了碳云数字联盟,共同开启了数字生活时代。

行业内另一家值得关注的公司是无锡制药,该公司已从美国股市退市。近年来,通过并购和投资,逐步形成了基因检测、细胞免疫治疗和药物克隆等整个产业链布局。

2016年,贝瑞和康成了基因测序行业资本市场的一匹黑马。贝瑞和康成立于2010年。2014年至2015年,berry和kang抓住了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商业化的机遇,成为继华大基因之后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领域的又一领导者。2016年,华大基因无创基因检测样本量超过160万例,贝瑞和康的样本量超过100万例。

2015年12月,BGI提交了ipo申请,贝瑞和康看到了登陆资本市场的紧迫性。2016年8月29日,它宣布将借用上市公司天星仪器。在2016年12月14日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贝瑞康秘书长王东表示,43亿元的估值是为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公司已经与股东达成协议,稀释眼前利益,以使公司尽快做大。2016年12月18日,天星仪器恢复交易,贝里和康希望完成基因产业的第一股。

年终盘点:中国精准医疗这一年 资本争夺、泡沫、争议并生

有争议的精密医学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争议的,精密医学也不例外。2016年5月,魏泽熙事件将免疫治疗相关公司卷入漩涡。免疫疗法概念股在资本市场受挫。

a股市场比中原谢赫遭受的损失更大。该公司宣布,计划筹资15亿元收购从事细胞免疫治疗的上海克莱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随后,卫生规划委员会也召开了紧急会议,明确细胞免疫疗法应停止用于临床治疗,并仅限于临床研究。卫生规划委员会的规定在规范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恢复对免疫疗法市场的信心还需要一段时间。

年终盘点:中国精准医疗这一年 资本争夺、泡沫、争议并生

2016年10月底,关于精密药物疗效和是否起泡的争议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自然》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文章将癌症的精确治疗推向了试验阶段。有人指责准确的策略并不能给大多数癌症患者带来益处,而对癌症的准确治疗只是一个有待证实的假设。这一观点在国内医学界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赞同,有人不赞同。

年终盘点:中国精准医疗这一年 资本争夺、泡沫、争议并生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精密医学的重要推动者展表示,靶向治疗在某些肿瘤中显示出非常理想的疗效,虽然目前靶向药物还很少,但必将成为未来精密医学的亮点。然而,今天的靶向治疗并不是精确医学的全部。肿瘤的精确医学治疗应该是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年终盘点:中国精准医疗这一年 资本争夺、泡沫、争议并生

一些从业者还告诉《第一财经报道》说,通过使用靶向药物,而不仅仅是检测基因突变,可以立即实现癌症的精确医疗。许多配套的科研成果,如精确的给药系统、肿瘤细胞的精确识别、各种治疗药物的研发、大数据疾病智能预测模型的建立等,都需要同时转化才能有效。那些写(批评)文章的人对精确医学的挑战和机遇显然是天真的。

年终盘点:中国精准医疗这一年 资本争夺、泡沫、争议并生

基因产业存在泡沫吗?只能说,基因产业的发展也将经历一个向上攀升的过程,资本泡沫将被挤压并回落。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确实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而且行业还处于教育市场阶段。决策者、投资者、公司员工、医生和病人都需要教育。

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为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带来曙光,也让中国学者韩春雨在2016年备受争议。

5月2日,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韩春雨副教授发表了《自然生物技术》(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的重要原创性成果。

韩春雨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它挑战了最时尚的技术crispr-cas9。后者被称为创造者之手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点。

然而,2016年7月,方公开发表文件质疑获得诺贝尔奖的实验结果的不可重复操作,影射科研成果的真实性。

直到2017年1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一份新的声明,称该杂志已经获得了与ngago系统的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我们需要调查和研究这些数据。

韩春雨团队关于ngago-gdna技术的争论似乎将持续到2017年。

标题:年终盘点:中国精准医疗这一年 资本争夺、泡沫、争议并生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