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06字,读完约11分钟

故宫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三件藏品一直很吸引游客,其实,从绘画方面来说,真正的镇院三宝另有所属——范宽《溪山旅行图》、郭熙《早春图》和李唐《万坛松风图》三件宋代名作

《溪山旅行图》被誉为三宝之首。 它是范宽名下留下的山水画中,最受肯定的真迹,被誉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自诞生以来影响了古今众多画家。

《溪山旅行图》的影响不仅仅是中国。 20世纪60年代,台北故宫组织了中华古艺术品赴美巡演,引起了堪比当年“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瞩目。 中国艺术史学家、耶鲁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班宗华,当时被《溪山旅行图》所吸引,立志研究中国艺术史。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由于宋代书画脆弱,《溪山旅游图》一般几年一展,展览也很短。 今年夏天,终于再次见面了。 另外,还展示了同样由范宽亲手绘制的“临流独座图”,以及范宽之后历代画家的临摹、学习作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次展览会上,有两个限定展示文物分别在前后两期展出。 “溪山旅行图”只展出了44天,“临流独座图”只展出了47天。

《溪山旅行图》展示时间: 7月1日至8月13日

《临流独座图》展示时间: 8月14日至9月29日

来源: art几个付玉婷

▲范宽(约950-1031之间)籍贯为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字中立,一说名中正,字中立,个性温厚,卓大方,关中人学习缓慢,故名。 其画初学者李成( 916–967 )、荆浩( 10世纪)由于长年注意自然,产生了自己独特的面貌。

范宽擅长山水画,起初和关仝、李成一样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三大主流,与“北宋三大家”齐名,后来与董源、李成并称为“宋三家”。 2004年,美国《生活》杂志将范宽评为“千年以上对人类最具影响力的百人”的第59位。

《溪山旅行图》限定于国宝中隐藏的秘密

打开《溪山旅行图》,映入眼帘的除了震撼的山水之外,还有各类藏家的题名和印章,展示了这难得的珍宝的流传秩序。

北宋灭亡,皇宫众多宝物绘画开始流向民间,《溪山旅游图》就是其中之一。 明代初收藏于宫殿,后流入民间,最有鉴赏力的董其昌在诗塘看后题字。 经清初收藏家梁清标之手,转入干隆皇帝内府。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将紫禁城的珍宝分割后向南移动。 其中包括《溪山旅行图》。 最终,这幅画踏足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北宋画家在当时很少有题词、盖章的习性,偶尔会有题字,描绘得极不引人注目。 《溪山旅行图》很有秩序,但是从画家本人那里得到的证据,人们一直没有找到。

直到1958年8月5日,台北故宫的书画专家李雯灿在画面右下角发现了画家的签名,进一步确认了《溪山旅行图》是出自范宽之手。

于是,就像升级为仪式一样,每当“溪山旅行图”展示时,人们总是在画前停留很久,沿着树丛去寻找画中隐藏的签名。

(对此,启功先生根据一点史料记载,范宽名中字中立,他脾气疯狂,爱喝酒,所以人们给他起绰号“范宽”,在范宽生活的陕西方言中,“宽”字是“邋遢”) 范宽不能把别人给他起的绰号作为落款写在画面上。 因此,他的结论是,钱是为子孙后代妄加的。 )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潜伏在树之间的“范围”的二字标志

这幅画的构图多而不杂,在近、中、远三段式的基本构图中,巧妙地推主山,拉近中景,突出近景之旅和主山的崇高应对等方法,创造了身临其境的宏伟形象。

你会发现站在画中央的是一座大山,如雨的墨迹生动地描绘了饱经风霜的岩石。 细瀑布在高山的深渊之间流淌,隐藏在云烟朦胧的深渊中,一队商人在超高层巨石和深深的林莽之间行进。

诗塘中,这幅画题董其昌连其标志性的草书都不用,用楷书工整画了《北宋范中立溪山旅图》的十字,目的是用草书巧妙的灵动夺走原作的古风和霸气。

《临流独座图》

《临流独座图》被认为是即使没有作者姓名金,也同样具备范宽风格的钜制。

在这部作品中,山顶堆积着密林,山石的轮廓被用重墨描绘,以及水边制作突兀大石等特质与《溪山旅行图》相符,但由于痫笔已经规则化的侧锋斧小裂,制作时间为李唐(约1070--。

在这次的“模特与流传”特展上,共陈列了45幅绘画作品。 根据作品的性质,分为“溪山旅行图的传”、“范宽的传说作品”、“范宽画风的影响”三大类,系统展示了继范宽之后学习了历代画家同名的仿写、范宽的“雨粒皱褶”、“阿訇”等技法的作品,整理了范宽风的传承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溪山旅行图》的前世

中国北宋着名山水画家范宽的作品《溪山旅行图》有多有名? 在金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笑傲江湖》中也出现了这一身影。

少年侠客令狐冲和魔教右使向着问天来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庄,向着问天解除了负担。 里面有两个卷轴。 他打开了卷轴。 他是一幅极其古老的画。 右上角写有“北宋范中立溪山旅行图”十个字。 山刺天际,墨韵厚重,气势磅礴,紧紧凝视着梅庄四庄主青生的眼球。 久违地说:“这是北宋范宽的真迹,但你从哪里来?”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史书记载,范宽是北宋时期的华原人氏,华原在今天的陕西耀县境内。 华原虽然穷,但是是个有名的地方。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药王孙思邈,都是华猿人。 范宽年轻时就以绘画闻名,来往于京都开封和西京洛阳之间,从事写生和卖画活动。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五代,但真正的崛起在北宋。 北宋画家范宽对前一个人的继承和学习是不可缺少的。 唐朝之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新割据时代。 由于战乱,很多文人画家寄身山中。 范宽师从李成、荆浩,这两人都是五代时代产生巨大影响的大画家。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说到范宽画山,不得不说他的老师荆浩。 这位大画家在洪谷山住了多年,自称洪谷子,在与山的朝夕相处中对画山水画有很多深刻的见解。

学习古代画的人像今天一样,可以看画谱,欣赏图画书。 那时,没有画谱,只能看到师法的自然。 学习自然,模仿,基于自然创作适合自己风格的山水画。

范宽直接继承了洪谷子的成果。 他不仅要学习老师的笔法,更重要的是重视自然的启发。 后世的人将他的笔法统称为“芝麻皱褶”,在很多小方面,有些构成一个方面。 这样的笔法才适合表现北方大山的质感和气势。

范宽专心学习荆浩的画法,但不拘泥于荆浩的画风。 从30岁开始,范宽常年隐居南山,他的画风完全是从自然中总结出来的。

范宽雄健,用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山川险峻雄伟、壮丽浩莽的气魄。 这部纵长的大作品,色调丰富,墨色凝重,不但浑厚,而且极具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仿佛身临其境。 迎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 这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仰望,山在头顶。 在这么雄伟的自然面前,人看起来很渺小。 山下,有一条小路,一队商人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 驴铃进入画面,山谷和那溪水对应起来。 动有静,静有动,这就是诗情画的含义。 诗意的动作静静地慢慢出现,驴队的声音从山麓慢慢传来,似乎走在眼前。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人的眼睛,画的眼睛,这个商旅是画中的画眼,通过这个画眼,画家非常妥善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感受到了诗的通常界限。 面对这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画,体味着陶醉在画中的意境。

《溪山旅行图》问世后,曾被许多人收藏,后来北宋着名书画皇帝宋徽宗将其收藏在宫中,宋徽宗本人对这幅画着迷,专门收藏在《宣和画谱》里。

打开《溪山旅行图》,大山矗立在眼前,与山水一起跳入人们的眼中,有着众多收藏者的标题。 这些标题成为揭示名画的唯一线索。

其中,一方“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显的宋代优势。 可见这幅名画曾被北宋皇宫收藏。 据《宣和画谱》记载,宋微宗曾收藏范宽的绘画56幅。

宋元、大师级画家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 南宋初期的李唐,后来的马远、夏圭元代的倭云林、王蒙,都对范宽的画风大加赞赏。

大部分有名的画家说起范宽山水画的精妙表现力,都与“范宽的画,远望不离席”一致,范宽的画从远处看,颇具身临其境之感。

元代着名书画家赵孟頫认为范宽“画山,皆写秦陇峻拔之势”。 追求广阔,山势逼人,真是古今绝笔”。

随着金兵南下北宋灭亡,皇宫的许多宝物绘画开始流传到民间,其中包括范宽的《溪山旅行图》。

幸运的是,清干隆年间再次出现,干隆帝纳进宫中时,清宫收藏的名人书画,《溪山旅行图》不太受干隆帝喜欢。 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的时候,它还被放在房间的角落里,没有受到关注。 清代以后,《溪山旅行图》越来越受到重视。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1924年,爱国将军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退位的皇帝溥仪赶出皇宫,成为昔日紫禁城占地最大、最宏伟的博物馆。 经过清点登记,数百万件罕见的宫廷文物开始向世界开放。

中国有名的艺术家徐悲鸿看了《溪山旅行图》,非常赞赏。 “中国所有的宝藏,故宫都有那两个。 其中之一是范宽《溪山旅行图》。 徐悲鸿为这幅画倾倒,钦佩其大气气势,雄赳赳气昂昂,他说画的“章法突然,令人震惊”。

中国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不仅从范围广泛的绘画中吸收营养,还反复临摹,体验了其中博大的魔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虎视眈眈地盯着华北,更科在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珍宝。 从1933年2月开始,南京国民党政府分割紫禁城的珍宝向南移动,约20万件转移到故宫博物院。 这包括范宽的《溪山旅行图》。 收藏在台北市中山博物院,也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故宫文物运到台湾后,包括《溪山旅行图》等书画在内的古物馆箱被编成“沪字”,但图书馆箱为“上字”,文献馆箱为“寓字”,秘书箱为“公字”。 各箱子的文化财产中不仅登记了品名、件数、附件,还有详细的记载。 《溪山旅行图》的记录记载了其尺寸、质量、标题、标题、跋、萩录、着色、水墨……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由于这幅画没有明显的画家落款,数百年来,人们只能根据史料的记载和明代董其昌在画上的题跋来推测这幅画的作者。

直到1958年8月5日,台北故宫的书画专家李雯灿在画的右下角树丛里发现了画家的签名。 “突然有一道光照射过来,在那些旅行者之后,被树夹着,突然出现了“范宽”两个字的名字。 ”。 李灿灿想起那一瞬间的时候,还很兴奋。

“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李灿灿在回忆录中永远改变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李灿灿指出,用考古发掘时最常用的网球法,找到了范宽的签名。

但是,儿子李在来看,李雯翠发现范宽的签名是必然发生的偶然,“在父亲的一生中,他至少临摹了这幅画十多次。 因为,如果说他在画中发现范宽的标志是偶然的话,那一定是必然发生的偶然。 ”。

李灿灿经常告诉儿子,找范宽的签名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人傻就能找。 “但是,他很高兴在千古之下,和范宽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有这么多笔墨的缘分。 ”。

《榜样与流传》的范围及其传承特展

展示时间:年7月1日至9月25日

展示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展览复印件:《溪山旅行图》、《临流独照图》等范宽作品和历代画家临摹共45幅

开放情况:全年开放8:30~18:30星期五,星期六8:30~21:00

特别鸣谢: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编辑总结:付玉婷

编辑/制作:林先青付玉婷郑施诗

标题:“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18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