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03字,读完约10分钟

本报1997年3月22日刊登了《模特市场谁来规范》,指出模特市场上形成的标志是模特代理企业的出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 但是,我国模式市场已经形成,规范模式市场的法制建设还处于模糊状态。 本报记者朱婷摄影

爱美之心,人也有。 但是,在不远的时代,“美”,特别是外在美、体美,是不可随便说话的“禁忌”。 因此,1985年新中国第一次选美比赛将在广州举行,其带来的轰动,可想而知。 但是,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中国人进入了重视“心灵的美丽”,欣赏外在风华的时代。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美是禁忌

20世纪80年代,《中青电影》杂志很流行,作为封面经常刊登美女明星。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个表达。 当时,妇联干部写信给编辑部,指责杂志社“侮辱”妇女。 “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 为什么不刊登卓越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女性的照片呢? ”。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了两个看似无关的事件,但有两个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是1985年初,广州团市委为了配合“两个文明建设”和“五讲四美三热恋”活动,策划了选美比赛——“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选美比赛!

之后,从照片上看,当时的选手们穿着比较朴素,但当时却是最时髦的服装:合体的风衣、流行卷发……按照今天人们的设想,首次公开了选美比赛,在报纸上必定爆烈。 虽然当时这场比赛在广州影响不大,《羊城晚报》只是“羊城青年青春美选结束,10名男女夺冠”的新闻结束了这场活动的报道,但香港媒体和外国媒体却很热闹。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一位女运动员在回答“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广州青年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时表示,广州青年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说明夜生活的意思是“去夜校去图书馆和电影院”。 香港媒体以“准先生说喜欢夜生活”为标题,报道了当时的决赛现场,选手们的照片也刊登在醒目的位置上。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另一件事是1987年中国文联出版企业出版了《大逆不道》一书。 《裸体艺术论》。 封面、断臂维纳斯像的旁边,有刘海栗手写的“裸体艺术论”的大字。 横空生的这本书,震惊文坛,迷醉陈,42岁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一夜成名。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长久以来,美是禁忌的。 不要夸奖女孩子漂亮。 不能夸奖女性的性感。 这被认为是流氓。 ”。 几十年后,想起那个难忘的时代,陈醉不禁感慨。

1964年,陈醉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1978年,他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美术理论,成为恢复招生后的第一个研究生。 艺术专家天生对美的敏感。 当时的街道上人们的服装,以黑白灰为主,无论男女,一律穿着宽松肥大的裤子。 强调性别特征,穿着讲究,意味着与主流审美的背离,社会崇尚“铁娘子”这一女性形象。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1981年,陈醉写硕士论文时,他研究“形式美”,但也谈不上当时的“形式美”,并以此为主题,反复写论文“论形式感”。 当时,这是绝对的“禁区”。

翻开《欧洲艺术史》,随处可见人的裸体。 我国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艺术中没有裸体艺术的复制品。 像维纳斯和大卫这样的西方艺术史经典作品在中国鲜为人知。 正视自己的身体,享受人体的美丽,不是羞耻的事件。 ”。 陈醉决定出书,填补这个空对白。 这就是写《裸体艺术论》的初步构想。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陈醉的导师和同学们觉得这个构想“疯狂”,建议“做稳定的选题,不要影响你”。 喝得烂醉的自己其实也有担心的地方。 但是,他明显感到,心中有一股尖锐的空气推着他前进。 “并不是这样抓住了我。 ”。 但是,他真正担心的是能不能写出来,以及写完后出版社是否敢出。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当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在陈醉看来,简直就是“中国最好的地方”。 在这里,大家每天考虑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可能性的方法。 “毕竟无聊了10多年,谁都想发出自己的声音。”

陈醉埋头于资料,日夜埋头写着,时代也在争论中前进。

广州的那场选美比赛,初赛后突然遭到谴责,诉讼一直打到北京。 反对者的观点是肯定的,认为在广州举行选美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只讲服装,不要艰苦奋斗。

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这种批评给主办者带来的压力很大。 这场选美结束后的第二天,广州团市委领导拿着选美现场录像向有关部门进行了讨论,证明了比赛前后的经过。 他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希望改革开放的步骤,不要让青年们受到自己比赛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然后,由于争论,给这次选美染上了神秘的颜色,街道上的故事沸沸扬扬。 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了人们对“美”的关注和讨论。

改名为“模特”、“演员”

对于初期抱着琵琶半遮面的选美比赛,许多中国人对人体美的直观认识,最初是从模型开始的。

从艺能几十年开始,陈醉就和“模特”这个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中国最初没有‘模特’,改革开放后,美术学院开始公开招募模特。 ”。 陈醉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特定的体制和路线,裸体艺术的创作方式被禁止,被分类为黄色等,即使是世界名画也不能在国内刊物上发表。 在美术学院,由于教育的需要,有专业的人体模特,被称为“模特工”,和其他员工一样,在职场领工资。 人体模型的描绘被严格控制在画室内,作品决不能出现在社会上。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1979年,法国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应邀访华,并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服装观摩会。 在临时组装的t舞台上,皮尔·卡丹带来的8名法国模特和4名日本模特,穿着耸肩裙子放松的高美女,以及在舞台下穿着蓝灰色制服屏住呼吸的观众,成为了强烈的目标。 金发美女向观众停下来时,突然兴高采烈地掀开衣领的裙子时,观众竟然像巨浪一样拍打着,身体一齐向后倒下。 这一幕,刷新了青岛新闻网社记者李稳的记忆。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皮尔·卡丹拉了起来,在中国也成立了自己的模特队。 1981年10月,经过几个月的专业培训,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模特在北京酒店上台。

但是,对于西方惯用的、中国人没有接触过的“模特”一词,高级领导人提出“模特”是外国的称呼,是有点粗俗的爱好。 “模特”被改名为“时装演员”。 在当时的中国,“时装秀”只是“内部公演”的部分,实施着不报道、不拍照、不录像的3个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只能掩盖。 美丽的少女在花棉袄外面穿朴素的衬衫,故意缩短衬衫,露出棉袄的蕾丝。 “有人批评这是资产阶级报纸上喝醉的生活习惯,‘模特’的魅力迷倒了许多美男美女,在心中也植入了‘模特’的梦想。 ”陈醉说。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1987年,陈醉呕心沥血的作品《裸体艺术论》出版。 考虑到当时工人的工资在30元以上,一本书8元,只能说是“昂贵”。 但是,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人们买这本书的欲望。 仅1988年,这本书就连续三次增印,累计销售20万册。

对学术界来说,人体研究即将进入艺术殿堂,“其价值不仅限于人体艺术创作和相应的研究行业”、“对现代美术史乃至文化史有特殊意义”……国内主流媒体纷纷推荐,被国外媒体视为“中国改革开放是学术行业的象征”

在争论中,社会气氛趋于宽松:街头开始流行红裙子,蟾蜍、小号崛起,年轻人不再把身体藏在宽松的衣服里,而是以个性的服装,表达着对美的向往,释放着爱美的本能。 各种各样的选美、模特大赛也在尝试中。

但是,变动、尝试,还是需要时间的检查。

1988年的北京,活跃的人群策划了“首届北京女子青春风采大奖赛”,参加者为17~27岁,居住在北京市的女青年,设置了“青春活力”、“聪明灵秀”、“高雅端庄”、“娇美美丽”四大大奖,其中最为优秀。 但是,迫于各种压力,在进入决赛之前,比赛没有生病就结束了。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1993年,当时的全国妇联领导人在接受《中国妇女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妇联对选美比赛的态度是:不赞成、不提倡、不组织、不参加。 “这种(选美比赛的)活动容易对青少年女性产生误解……这使得女孩子越来越观察自己的外貌,从小热衷美容、减肥,却忽视了内在修养和真正天赋的实学。 ”。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追求美是社会的常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选美比赛的偏见和争论逐渐消除了。 借助中青媒体,选美抹去了最初神秘的色彩,人们可以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到选手们的风采。 在娱乐不发达的时代,看选美比赛的电视转播,是一次愉快的视觉盛宴。 选手们的一颦一笑、化妆服装,被所有人称赞,成为了爱美者竞相模仿的对象。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1999年,陈醉应邀担任新丝路模特大赛决赛评委。 1989年在广州开始的新航线模型大赛,从创立之初就备受瞩目。 这场比赛逐渐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时尚界和社会各界公认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拥有无数梦想的少男少女成为超模的摇篮。 陈醉相继担任了三次评委,他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美的关注和热情。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人体模型最初不被社会所接受,早期参与者有“献身艺术”的领导社会潮流的使命感,但在现在,它已经是司空习惯的职业。 欣赏美、谈论美、追求美是社会的常态,“性感”也成为了人们常说的话。 陈醉的《裸体艺术论》前后再版了6次,至今仍很受欢迎。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图书的复制品和插图没有强烈的窥探欲望,可以用更和平合理的视角来看待其中的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如果说陈醉看,改革开放初期的选美比赛,是人们解放思想的标志,意味着对旧思想观念的宣战,那么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选美比赛将更加与商业挂钩,中国对国际社会更加开放,美丽的面孔背后,社会将迅速

马艳丽、姜培琳、张梓琳……这些从国内选美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丽人,以慷慨自信的姿态,踏上国际t台,传播东方之美,展现着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美丽的容貌随处可见,大家的审美也更加多样化。 “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对美的向往和苛刻,是追求生活质量的象征。”

“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改革开放的成果成千上万,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心情也不同。 但是,有些是共通的。 那就是,很多事件从无到有,甚至由于禁飞区被突破,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变得爆炸性了。 新的理想、新的行动像大潮一样冲击着旧日的堤坝,洗涤着人们的心灵”陈醉说,选美比赛是新事物的代表之一。 改革开放的成果反映在文化艺术上,最根本的是解放人的天性,解放人的能量,使之更具有尊严和价值。 “这是最大的温暖和尊重”。

标题:“全国政协委员陈醉:美丽 不再遮遮掩掩”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1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