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9字,读完约4分钟

大山人的字被认为晚年很好,基本上是六十岁以后。 他晚年的字,常常以秃笔为中心,中心做笔,寓于圆,多以篆书笔法融入行草,几乎不提挫折,删去复杂性就简单,朴素雄浑。 形成这样的风格和个性,对八大来说,绝非横空生,而是基于他半生的临池记载,得到了感悟的改变。 我想只有大致整理一下八大山人半生的字的历史,才能知道他的书法是怎么样的。

“萧沉:略说八大山人的书法”

众所周知,八大学名朱鹮是明代皇族的王孙(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被宁王封,住在江西,而朱鹮是朱权的第八代孙子,世居南昌)。 八大在20岁之前,由于隶属皇族王孙,家境优越,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书画熏陶。 清人陈鼎写的《八大山人传》中也记载了“八岁时诗、书法、工篆刻,特别是精绘事”的云。 可以看出,他所居住的这个王府家庭里,有不少人学习过诗书画相处的环境条件,他本人也在诗书画、篆刻等方面做过童子工作。 1645年,八大20岁时,清兵攻入南昌,明代皇族也是捕杀对象,住在故世南昌的朱氏皇族逃跑躲藏,改姓。 八大也在这一年成为“令人羡慕失去家的狗”(八大自言自语),逃到了奉新山。 三年后( 1648年),八大虽然不希望明王朝复活,但成为僧人,解释后画画,号为刃庵,又号为雪个(参见《进贤县志》)。

“萧沉:略说八大山人的书法”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8部最早的作品是《楷、行、隶、草、章草》5部尽可能的作品是《画写生簿》的题跋,共有11多段。 该写生本于顺治16年( 1659年)完成,享年34岁(作品参见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八大山人全集》)。 这五种字体的题跋可以看出,至少八大在34岁时就有相当高的书法水平。 其楷书酷似欧阳询。 行书学为二王,所有者书出汉碑,草书通常来源于章草见索靖。

“萧沉:略说八大山人的书法”

他35-59岁,这几年书风也在逐渐进化。 因为中年阶段画画,倾向于水墨写意和大写意的画风,所以画上的字也很多,是为了和画和谐。 而这一阶段的行书,可以看到他学习董其昌的浓重痕迹。 学董后,八大也写了黄谷,57岁时写的《行书刘伶酒德赞卷》确定落款上写着“仿山谷老人书”。 他从53岁到57岁在临川发病狂暴,焚烧浮屠服还俗后的几年间,写狂草,用钢笔匆匆,但气象感觉也是唐人怀素和明人祝枝山。

“萧沉:略说八大山人的书法”

八大从59岁开始在书画作品上签名“八大山人”(也是对此前开过署的“山驴”/53岁时还俗后,秃顶和尚的自己的反叛和自嘲)。 而且自从称呼“八大山人”以后,他的书画风格也成熟陈旧了。 “八大”二字的意思,据他自己说,“八大者,四方角落,无不我大,无比我大”的云(见陈鼎《八大山人传》)在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僧侣生活和清朝的追赶的恐慌年代之后, 那时清朝政权已经稳定,追捕前明皇族的事件也变得冷淡,这也是八大在俗世中开始与文人墨客频繁交流的客观因素。

“萧沉:略说八大山人的书法”

正因为八大骨子里流淌着皇族的血液,忍受着20岁到60岁40年僧侣的苦学和寂寞,当然,中年以后在写字上开始迷恋石鼓文、古籀、泰山石经、秦汉刻石等简朴的风格,所以他晚年的字 在不择纸和笔、浑圆内敛、蔑视正统圭腊的蛮横和奇犄的结字和笔画之间,终于达到了“无法”的境界……

“萧沉:略说八大山人的书法”

到这里,我要特别注意当代多个“以丑为美”的中青年书法家。 八大会无法无天,但别忘了你们做不到! 也没有那个能力! 八大从小到花甲之年,通过吃穿古人各阶段的经典法律书籍来训练,所以他有这个无法无天的资格。 而且,他的无法和无法都不是胡来,他在文案学、篆法、隶法、楷法、行法、草法、章草法等方面积累了几十年的深厚基础,绝对可以用三五年的时间看几次历史碑文,或者像他一样写。 写字需要灵气和悟性,但需要更现实的临池功夫。 否则充其量就是眼高手低,永远写不好而已。 我知道我有很深的体会,不会写。 因为不做临池的硬功夫(因为我知道我是书法,不会写,所以越来越多的精力集中在研究书法史和书法美学等问题上,应该会消磨时间吧)。

“萧沉:略说八大山人的书法”

还是天津已故书法家吴玉如说:“学习书本,果天固有,压抑人力? 我觉得天资不高,不能做那份工作,不可思议地移动,然后自吹自擂,资金生病了。 痴呆终于不能超凡入圣了。 而且,知道天赋和力学,两者不能废除”……也就是说,聪明人不会写字。 因为总是受不了,脑瓜活得太久,容易异想天开,只有花时间不能认真写的人,才能把字写成“大家”。 啊,写字是为了写大师的成果,你别说了,真的很难!

“萧沉:略说八大山人的书法”

年元月18日在天津

标题:“萧沉:略说八大山人的书法”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1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