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9字,读完约3分钟

sina 2009年08月03日14:51

宋初画家李成开创的笔势坚韧爽朗,墨法清晰精微,烟云消散,清爽画风,几乎风靡整个北宋。 这不仅在技术上高度成熟,而且它营造的平平境界,似乎更适合晋唐以来士们对“澄怀观道”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几乎构成了中华绘画史上的精神脉络。 于是,《一片李成》中,范宽的峰高峻,笔势强悍,墨黑厚重的画风逐渐冷却,而郭熙却得到了蝉的蜕壳。 宋神宗对他评价特别高,20年来,让郭熙欣赏恩宠有加、宫中收藏的汉唐以来的名画,自成一品。 这极大地打开了郭熙的视野,他有可能在拿法李成,自己阐述胸部的推测,将李成画风推向顶峰,独自迈出一步。 当时,宫中重要的屏说:“非郭熙画不能充分表现出来。” 后人把他和李成并列称为“李郭”。 他年轻时自学,画风精湛,后师法李成,笔墨逐渐精进,晚年越发雄壮豪放。

“宋代郭熙《窠石平远图》赏析”

《窠石平远图》长120.8厘米,宽167.7厘米,绢本,淡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 左图为“窠石平远、元丰戊午( 1078年)年郭熙画”的小字落款。 这是一部了解其晚年的作品。 描绘了深秋的荒野,蜿蜒的小溪分割出平坦的坡,坡旁有几块圆形巨石矗立在水中,坡上树木密集,枯木虬枝众多,像“蟹爪”。 郭熙把这种北宋山水画标志性的圆曲扎实的线条美发挥到了极致。 《早春图》中“蟹爪枝”的姿势单一稀疏,而该图变化多端,或树身虬曲、细枝朝下,藤蔓缠绕。 或者树的身体笔直,细枝向上,密集,错误,清爽,坚定,说明晚年笔墨越来越火辣放荡。 另外,用叶子和宽钢笔的污点、细钢笔的双重检查、以及俄克拉何马色填充,衬托出秋天的颜色,这在郭熙传世作品中也不多见。 窑石依然用粗笔画出轮廓,像破笔一样用“卷云”扫出大致的结构,用淡墨渲染,形状像“鬼脸”。 远山也只是检查了一下,比《早春图》简洁,更注重淡墨层的渲染,感觉越来越安静遥远。

“宋代郭熙《窠石平远图》赏析”

本图题为“窠石平远”,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构图法为郭熙始创。 从图上看,平坦的原野侧重于近景的坡、石头、水流、丛树,右侧只画了不高的远山,画面的上半部分几乎没有笔墨,适合烘托秋天的景色空荒凉。 什么是“平远”?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离山近从远山,所谓平远……是平远的颜色,在明里暗……平远的意思融化了,飘飘然……平远者淡。” 也就是说,“平远法”的重点是描绘近山近景,淡化中景,使之在远山相中热烈。 “高远法”——“从山下仰望翻山”适合造山势的巍峨险峻,但容易压抑沉重,而“平远法”则是营造情景的平淡、空荒野、幽远、清寂,学者追逐 难怪苏东坡在《题郭熙秋山平远图》的诗中感慨万千。 “木落维奇怨恨秋天,为平远发诗所困扰”

标题:“宋代郭熙《窠石平远图》赏析”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1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