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5字,读完约3分钟

这本端刊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引发李辛白书签,宁可收藏前不看著作,提及的都是《每周评论》。

《每周评论》由陈独秀、李大钊创办,陈独秀主编,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

1918年11月27日,陈独秀召集《每周评论》创刊会议,参加者为李大钊、高一涵、高承元、张申府、周作人等。 的陈独秀是书记和编辑,其他人都撰述,发行所位于北京宣武门外骡子马市大街米市胡同79号,编辑所位于沙滩北京大学新楼文科学长办公室(陈独秀时文科学长)。

“赏鉴陈独秀李大钊关于《每周评论》的书札”

《每周评论》是以时局政治和文艺思想为要点进行论述的小报,但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旗帜和进步刊物,《每周评论》在国家内容坛有着广泛的影响。 其出版与特定的政府气候有密切关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俄罗斯“十月革命”的成功等。 作为月刊的《新青年》,着重于思想文艺的理论推广和启蒙教育,《每周评论》因其周期短、布局灵活,直接结合形势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赏鉴陈独秀李大钊关于《每周评论》的书札”

《每周评论》共4个版面,设12个栏目,第一是国外大事评价、国内大事评价、社论、文艺时评、随想录、新文艺、国内劳动情况、通信、新闻选论等(每期至少5个栏目)。 每周评论》讲政治的主要撰稿人有陈独秀(笔名只看眼睛)、李大钊(笔名明、守常)、张慰慈、张申府(笔名红、张红)、王光祈(笔名若愚)等,文艺思想类的主要撰稿人有周作人(笔名仲密)

“赏鉴陈独秀李大钊关于《每周评论》的书札”

每周评论》创刊号有陈独秀写的《创刊语》和四则《随感录》、王光祈的社论《国际社会的改造》、蔡元培的《劳动神圣》、梁启超的《欧洲战争结束的教训》、胡适的新诗《奔丧家》。 陈独秀在《发文》中指出“‘每周评论’的宗旨,也就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的八个大字”。

“赏鉴陈独秀李大钊关于《每周评论》的书札”

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第一个文案是《我的国内和平意见》、《国防军问题》、《种族歧视待遇问题》、《为什么南北分立》、《贫民的哭泣》、《我们不应该爱国》以及一些《随感录》 其不足百字但极其有名的《随感录》《研究室与监狱》发表在了《每周评论》第25号上。

“赏鉴陈独秀李大钊关于《每周评论》的书札”

李大钊在《每周评论》发表的第一个文案除《新纪元》、《阶级竞争与互助》、《废娼问题》、《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劳动教育问题》外,还包括《新旧思想激战》等共54篇。 1919年1月5日,李大钊《新纪元》一文在《每周评论》第3号上发表。 该文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罗斯革命“洗涤了一个新时代”。 他在这里表示:“这个新纪元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我们黑暗的中国,寂寞的北京,仿佛分得了那曙光的一缕,在黑暗的深夜得到了小明星,照亮了新的人生道路。 我们要为一线之光,努力为人类活动,做有益于人类的工作”。

“赏鉴陈独秀李大钊关于《每周评论》的书札”

1919年3月9日,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在《每周评论》第12号上打开专栏,全文转载林纾(琴南)的小说《荆生》,加上记者的话,对林琴南小说《荆生》中含蓄的方法,嘲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的行为十分激烈。

1919年4月6日,《每周评论》在《名着》一栏中对《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阶级与共产党》的后端属于纲领一节进行了注释。 他摊派说:“这个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最大的意见……其要旨在于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的劳动联合。” 之后发表陈独秀的短文《纲常名教》,指出“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学说,已经很流行了,俄罗斯、德国、匈牙利同时成为共产党的世界,这种风气,很快就会来到东方。”

“赏鉴陈独秀李大钊关于《每周评论》的书札”

(复印来源:收藏/拍卖杂志)

标题:“赏鉴陈独秀李大钊关于《每周评论》的书札”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2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