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19字,读完约10分钟

榻榻米的进化历史

——古人在榻榻米上的日子和夜晚(上)

文/sarah handler翻译/岳梦琳编辑/陈盛娥

译者的名片

岳梦琳( monika yue ) 23岁获得巴黎高等工商管理学院艺术品管理mba学位,24岁在巴黎设立自己的事业室,从事古董拍卖顾问、艺术品收藏咨询、艺术策展等事业。 25岁至今担任法国华裔青年收藏家协会会长。

比起西方的沙发床,慧心巧思的中式沙发,白天当做沙发,一到晚上就变成床。 西方的沙发床需要折叠展开,而中国的沙发几乎可以在椅子、寝具之间自由变换,可以坐着睡觉的多功能沙发是中国最古老的家具之一。 在中国历史迅速发展的长河中,榻榻米也有不同的结构发展。 例如,短榻榻米、罗汉床、架床、蛮横的踏步床、炕等。

“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罗汉床的三面有围栏,这是和其他卧铺的不同。 榻榻米要追溯到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20年),当时只作为坐具被采用。 从古代陵墓出土的石版画中,会出现一个略低的地面,两侧有高围栏的小榻榻米。 其中一个出土于山东安丘,陵墓主人某将军坐在榻榻米上倚着扶手,武器装在他身后的架子上,显示出尊贵的身份地位(图1 )。 根据东汉末年(公元25年~220年)、三国初年(公元221年~265年)刘熙写的训解词义“释名”,一个人只能小憩的矮家具被称为“榻榻米”。 它可以用来在宴会上接待朋友,但不如像床一样放在卧室里睡觉。 费正清《汉代壁画》中,长榻榻米有短华盖,而安丘石版画中的小榻榻米是挺直肩膀的方法,是曲线拱。 这两种结构与现在的家具大不相同,它们的原型都来自商代时代(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用于加热酒的盱眙的器足设计。

“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公元484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木制屏风上,古代儒家贤淑女性坐在三个高围栏的榻榻米上(图2 )。 每个围栏在树的边缘嵌入十字板,腰部雕刻,美丽,兼备。

此后,椅子在中国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流行,成为了好客的尊座,因此沙发椅逐渐发展成了睡椅。 在模仿五代画家的顾铉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看到罕见的三围屏式罗汉床(图3 )。 黑漆毛装饰,三面有雕花高围栏,坐面低矮,柱头外露,有绘画装饰,榻榻米前摆着玻璃杯和食物用的三面桌子。 这种形式只在那个时期出现,来源于佛教石垣寺的u型底座。 在后世很少见到,可以将其看作是低模坐具向高模坐具过渡的实例。

“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幅画。 韩熙坐在椅子的榻榻米上(图4 )。 曲线边缘较低的围栏不会僵硬前者僵硬的直线设计,让客人更容易入座。 两种设计都是以载人、坐着、倾斜为目的的,但不能躺着。

宋、金、辽时期曾出现过云头脚榻榻米,根据其大小评价,可以白天坐,也可以晚上睡。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辽墓出土辽代( 916年~1125年)全尺寸木制床(图5 )。 上面三个围栏都很结实,有接透空的围栏,前脚和腰部有雕刻和图画,但没有下嵌底座。 这样的床因为缺少真正的脚,所以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是用零件做的。 考古发掘报告表明,云头脚之间镶嵌着8个漆红桃形装饰,是唐代(公元618年~907年)箱形结构月台派生出来的装饰开口。

“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20世纪70年代初,山西大同市出土金代( 1190年)阎德源墓,墓中出土各种陪葬品90多件,仅木器就达20多件,其中床板(图6 )的背侧高度相同,榻米面嵌有长条榻榻米板。

辽代和金代这两张床,床面和腿脚相互独立,没有整体统一的设计。 上段各部分的连接使用的是直角和直线条,看起来有点呆板,只在支柱顶部的束沟内和辽叠角柱顶部出现曲线,云端优美的曲线与之鲜明对应。 云头足在宋代( 960年~1279年)风靡一时,但之后由于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而逐渐被抛弃。 我们在现在剩下的家具中找不到它,但它偶尔出现在绘画和木雕上,为研究中国木质家具的形制、技术水平和家具的快速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着13世纪的中国水墨画,呈现出《诗经》《诗经·国风·丰风》这一诗歌不同季节人们的日常生活景象(图7 )。 在画《十月蟋蟀进了我的床下》的诗时,画着一个睡得很安稳的男人躺在床上,跳在床底下的蟋蟀。 榻榻米为三屏风式,栅栏高,腰带腰间装饰着云头图案。

“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在元代( 1279年~1368年)版画的插图——民生百科全书《事林广记》(第四卷耕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元人们单足坐在睡椅上时,轻松愉快的坐着方式(图8 )。 榻榻米被三屏风式包围着,背板上画有“卍”的字。 其创新之处在于侧栏比背低、薄、薄。 不稳定的云头脚也被4根粗方脚代替,将桌子的直帐改为罗锅本,加强固定性。 如果有长脚台的话,云头脚的样式会被保存下来。 另外,由于与其他部件不协调一体化,也出现了类似的僵硬和缺乏统一性的问题。

“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只有在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这个古典家具黄金迅速发展的时期,椅子的榻榻米才被完全铺好。 这样完美的设计,我们最早可以推移到1389年,我们可以在明太祖第十个儿子鲁王朱檀的陵墓里发现的文物中找到(图9 )。 这座陵墓在艺术史学学界非常有名,因为其中出土了元初著名画家钱选(公元1239年~1299年)的罕见的莲花主题素材作品。

“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从朱檀陵墓出土的椅子榻榻米上堆着框子,背部由三块屏风组成,中央高,两侧低。 每个屏风由七块对称排列的木板组成。 腋下比后背略矮,是“一木连作”。 工匠们在调和背部和整体的构造上下了功夫。 例如,正面的围栏和侧面的围栏边缘对齐。 每个面板都有丰富的偃角,将人的视线转移到脚之间。 这个装饰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南宋画家苏汉臣(公元1124年~1163年)见于色绢本团扇画《化妆美人仕图》。

“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随着时间的流逝,低矮的梯子和椅子一样长了。 榻榻米上有木制的框架,悬挂窗帘起到保护夜晚就寝的隐蔽性的作用。 这个结构类似于汉朝礼仪中使用的框架。

明末物质文化鉴赏家文震亨(公元1585年~1645年)在他的《长物志》的杂论中写道。

更有原制榻榻米,长1丈5尺,宽2尺多,没有屏幕者,建古人睡到床的晚上,落脚,其制也旧,但现在不适用。

文震亨把这样的家具叫做“榻榻米”,这是明朝时期经常使用的叫法。 王世襄将其称为“罗汉床”是后来工匠们的叫法。 养生专著《遵义八笺》1951年序言中高瀛谈到三面有屏的竹席,没有冠床的天蓬。 明代屠隆( 1542年~1593年)在文房清的杂论《考槁余事》中叙述了短榻榻米。

“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三边有柱子,背比两边略高。

这种有点高的风格是古代遗留家具中最常见的风格,这样的比例确实和谐美丽。

1609年,在明朝的《天》、《地》、《人》百科式图录类书《三才图会》中,王澍讲述了这样的榻榻米。

蝶形圆润,背上绘有图案的竹木,柔软的靠垫座,低矮的马蹄形脚。

明代文人画中经常出现人物躲在院子里坐在榻榻米上的情景(图10 ),可见值得继续研究。

在有名的清代中国画技法图像《芥子园画传》(王概)中,出现了具备脚凳的榻榻米。 这些文献列举的都是三面有围栏,如1436年(明英宗正统元年)出版的《新编相对四言》所描绘的家具,三面有围栏,一面开口,上缘有装饰,背部为中央高度和两侧较低的三块木板 1967年胡卢瑟在位的这本书改称为“地板”。 (未完成)

“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参考书目

《中国古墓的陶瓷》addis.j.m 1978年伦敦和纽约

《中国家具》beurdeley.michel 1979年东京、纽约、旧金山讲谈社国际

《紫檀木中国古典家具》乌干达1991年11~12月《亚洲艺术》

《红楼梦》曹雪芹

《当代中国早期的物质文化和社会地位》,1991年委内瑞拉乌尔瓦纳和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

《攻玉山房藏明式黄花梨家具:楮檀室梦旅》伍嘉恩1991年香港

“在中国的新发现:考古相遇的历史”elisseeff,danielle,vadime 1983年美国新泽西州

《明与早清中国硬木家具实例》安思远1970年纽约

《探索中的冒险:汉代拓本与商代青铜器》fairbank,wilma 1972年哈佛大学出版社;

《伟大的青铜时代:来自中国的展览》参观了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遵义八笺》高瀛1573年~1619年明朝万历年间

《新编相对四言》l。 卡林顿? 古德里奇(富尔瑟) 1967年香港大学

故宫周刊》1955年6月

“中国家具革命”1991年夏天“亚洲艺术4”

《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挖掘简报》1979年《考古》

《中国家庭家具》kates,george n 1948年,纽约,伦敦

《丛书集成初编》193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汉代至唐代壁画》1974年北京外语出版社

《美国的顾洛阜( john )》m。 crawford )原藏中国古代书画》1962年纽约摩根图书馆

《白沙宋墓》宿白1957年北京文物出版社

《考槁余事》屠隆明朝

《芥子园画传》王概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

《三才图会》王澍明万历三十七年

《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

《晚明文人书房―1987年~1988年明末文房清玩艺术品的美国展》james c.y。 watt李铸晋

《长物志》文震亨1616年~1620年明万历

《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的文物》,1972年北京文物出版社

《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04期

《惠州明代住宅》张仲一1957年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

《中国版画选》1958年北京荣宝斋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标题:“榻的演变历史:古人在榻上的日与夜”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2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