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7字,读完约7分钟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二级学术带头人人才、江苏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从胡地板到十字椅子

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折叠坐具的设计已经十分成熟。 古埃及第18王朝图坦卡蒙统治时代(公元前1336 ~公元前1327年)图坦卡蒙墓出土的折叠椅,造型成熟、结构完整、装饰精美、色彩丰富、有靠背,根据后来家具名词的规范,可以说是交椅。 中国的椅子是从胡床迅速发展起来的。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地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胡床,因为带有“胡”[1]字,表示是从北方、西方传来的。 胡床又称交床、绳床,整体由8根棍子组成,座面由绳子连接,折叠,可以张开坐下,合起来抬起。 也可以“绑”在“马背上”,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很快就适合民族采用。 因为这也被称为“马萨”。 从这个优点可以看出,胡床经常用于移动的游牧民族,因此这套家具是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元的。 从史书记载的汉灵帝《好胡床》[2]到《三国志》记载的曹操和马超战斗时“还坐不住胡床”,发现这样的坐具频繁出现在东汉后期。 随着胡风向东推进,在中原逐渐开始运用。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这种使用高型家具的生活起居风气的传递,最初是自上而下的,在胡汉杂居的西北地区最先被一些汉族(特别是佛教徒)惯用。 到了隋、唐,胡风更是如此,这还与上层人物有关。 例如,北周武帝的妻子是鲜卑人。 唐太宗的母亲是窦,唐太宗的皇后是长孙,当时的长孙和窦都是鲜卑人的姓,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唐朝名相。 唐宰相中有23人是胡人,其中最是鲜卑人。 就这样,“坐胡床”“穿胡服”“习胡乐”的风气传播开来,各种各样的高模家具层出不穷。 例如,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用许多家具图像验证了这一改革创新。 壁画上也描绘了很多座位、榻榻米的形象,但以胡床为首的一点高型家具已经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占据了一定的比重,表现出了汉族接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开放精神。 胡床之所以到隋炀帝时代改称交床,是因为杨广忌讳讨论胡人血统[3],发出了给胡起名改名的诏谕[4]。 交床的名称由于其结构特征,即两脚交叉,容易折叠。 今天看到的最早的胡床形象见于敦煌壁画。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宋代是中国家具变革的关键时期,有点家具到了这个时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两宋战争频繁,常采用可折叠、重量轻、携带方便的胡床。 虽然胡床作为临时坐具优点很多,但不可靠的缺点也很明显。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宋人又进行了改进,吸收了圈椅(或部分“靠背”)上半部分ω形的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依靠、支撑着功能上的迅速发展,这些变化使当时的一点文学作品得到了 例如苏轼《点绝唇·闲居胡床》中的话云:“闲居靠胡床,废公楼外峰千轮。 和谁一起坐? 明月清风我》秦观《纳凉》诗云:“拿着拐杖追柳外凉,画了桥南畔倚胡床。 ”。 由此可见,此时胡床不再是只能折叠的长椅,而是增加了“靠”的功能。 这样,范成大《北窗人偶书》的诗云说:“胡床憩昼暑,帘影久徘徊。” 可以依靠。 夏天的白天可以靠着它休息。 因为在功能上是椅子,所以也被称为学校的椅子和椅子。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宋代交椅的特点

作为折叠椅,胡床和十字椅的区别是前者没有靠背,后者有靠背,甚至有扶手。 交叉椅又称折叠椅、交叉椅,腿呈交叉状,重叠部位安装有枢轴铰链。 座位横枨之间用绳子编织,椅子腿张开后,靠背向后倾斜可以保持平衡。 这反映在现存的一点宋代绘画上,如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许多北宋晚期的市井家具形象,其中表现最多的是店铺内的桌子和长椅,但椅子只有7张,是城市的交椅,还有城市的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交椅最大的优势是身体轻便,腿交叉,可以折叠,方便携带,适合长途旅行后小憩,在宋代很流行。 但是,由于受力点位于脚部的交叉轴心,所以一般来说,也有加强该处也不太结实的缺点。 与其他中国坐具不同,大多四脚落地,耐力四脚“立木顶千斤”。 由于交椅的功能很多,也用于行军战争、狩猎旅行中,所以也被称为“行椅”“猎椅”。 上级参加以上活动时,需要有人搬椅子在一起。 他累的时候,坐在上面休息,别人就不能坐。 这一情景反映在辽佚名《狩猎图》、辽墓壁画《移动图》、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等画中。 长期以来,椅子一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例如,常用的词“第一把椅子”就起源于此。 明耐庵《水浒传》中约有50处提到交椅,除了普通交椅外,还有金交椅子、银交椅、虎皮交椅、一字交椅、犀皮一字交椅等。 当然,梁山泊的“第一把椅子”是英雄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了椅子地位的变化,有时其象征性远远大于功能性。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宋代交椅的两种形式

根据靠背的形状不同,宋代的交椅分为正交脑型和圆正交脑型两种。

直脑型交椅的形象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山西闻喜县下阳金墓壁画、山西岩山寺金代壁画、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南宋时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南宋佚名《历代名臣像岳飞像》(南薰殿旧藏)等画。 按照靠背的方向,正交脑型交椅可以分为横靠型和纵靠型,前者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赵太丞家”中的交椅,后者见于南宋肖照《中兴瑞应图》。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多见于圆脑型交椅,其交脑与扶手连为一体,形成ω形的椅环。 其背多为垂直,形象为北宋赵翁墓画石、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太丞家”后一层的交椅)、宋侘名《三顾草庐图》、河南焦作宋冯汝墓《冯汝楫画像》、宋侘名《蕉阴打图》、金佚名 ω状的圆形挂脑和扶手也形成了后交椅的基本形状,比无扶手的正交脑型交椅相对等级高。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评论

〔1〕胡是中国古代汉族对汉族以外部落的称呼,胡人一般指北方和西方游牧民族,首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族、西藏、突厥等,具有一定的贬义。

〔2〕见于范旷《后汉书五行志》,其中记载了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乃至“京都贵戚竞办”。

〔3〕隋文帝杨坚娶了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因为独孤信是鲜卑贵族,隋炀帝的母亲是生劣族人,杨广有一半的胡人血统。

〔4〕例如,根据唐人杜宝的《大业杂记》,“(大业4年,公元608年) 9月,(炀帝)从幕(沙漠)北到东都,将胡床变为交床,将黄瓜变为白露黄瓜,将茄子变为昆仑紫瓜”。 这本书最早记载了隋仁寿4年( 604年)隋炀帝即位后,到越王顿皇泰3年( 621年)王世充降临唐朝的历史。 杜宝在其另一部着作《拾遗录》中也记载,隋大业四年避讳,将黄瓜变成黄瓜。

“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标题:“宋代交椅的演变及其特征:从小马扎到英雄座”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2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