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16字,读完约7分钟

先秦以前,岭南一带地广人稀,文献以“百越”相称,考古偶然发现陶器上有个别划线图像的符号,这都不属于拷贝范畴。 “百越”没有自己的复制品。 秦汉之际,中原移民大量流入岭南,赵佗表示皇家南越国广泛采用汉字。 从南越国遗迹和墓葬中出土多件汉文案材料,主要有印玺、封泥、陶器图章、青铜器铭文和木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南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万岁”瓦当,是一部独立于日常生活而出现在建筑材料上的文案,因其美丽而备受瞩目。

“南越宫署的万岁瓦当:岭南最早的美术字”

《万岁》瓦当反映的时间新闻

在南国宫署遗址发现的“万岁”瓦当,具有宫殿边缘遮朽的功能,由夹砂的灰陶制成,质地坚硬,面无边界,文案外缠两根弦纹,窄边圈,边缘比面稍高,直径17.6-15.5 . “万岁”瓦表面留有朱砂痕迹或施有浅蓝釉。 这些“万岁”瓦当大多出土于废弃宫殿的堆积层,将其形式解体后确定朝夕关系,可以确认“万岁”瓦当在宫殿采用的时间新闻。 南越国史的文献资料中没有记载都城的建设时期,但是有西汉灭亡南越国的确切时间。 这是因为用废弃时的建筑材料可以评价南越国宫殿建筑的时代。 《史记》记载,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番禺都被烧毁,南越国都成为废墟。 ( 01 )

“南越宫署的万岁瓦当:岭南最早的美术字”

我们从汉军放火焚烧南越国宫殿的地层中发现“万岁”的瓦当,注意制作方法时有“切”的痕迹,证明了南越国的瓦当制作技术沿袭了中原地区以前的传承。 纵观秦汉瓦当的制作过程,以汉武帝中期为界,其制法可分为前、后两期。 汉武帝前期的圆瓦当,首先用成形技术做瓦心,在上面做圆筒体,用绳子上下勒紧圆筒体切成两半,切断到瓦心背面后,细绳沿着瓦心背面平行地将与圆筒体连接的部分向下切断。 这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制作瓦当的做法,简称“切当”,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建造的汉长安城建章宫遗址内的汉代文案瓦当有“切当”的现象。 汉武帝中期以后,瓦当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改善,“切当”现象逐渐消失,圆形瓦当的注意力和边圈一度范成,然后与筒瓦的身体相接。 因为这个瓦当的边圈宽平,背平,没有断绳的痕迹。 武帝中期建造的茂陵区出土的文案瓦当没有“砍”的现象,这时候“砍”的技术逐渐被淘汰,估计以后的西汉帝陵建筑遗址没有发现“砍”的文案瓦当。 南国瓦当存在的“割”现象证明,汉武帝中期划分瓦当“割”的做法完全适合岭南地区。 南国灭亡后的一个时期,南越宫殿的废墟上开始建造新的建筑物,在西汉末期和东汉地层内发现的“万岁”瓦当身上再也看不到“切当”的痕迹。 换言之,“万岁”瓦中刻下的痕迹是在南越国时代,没有这样的痕迹是在西汉后期,或者说时代更晚。

“南越宫署的万岁瓦当:岭南最早的美术字”

南国都宫殿建筑采用“万岁”瓦当到底是从那个南越王开始的,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史记南越列传》、《汉书南粤王传》中有初代王赵佗日常文案的记载,估计与其活动有关。 赵佗主要有三个阶段的纪年,分别是任坫卒年,他是《越杂处十三》,以及给汉文帝的信中提到的《老太太处粤四十九年》。 每一年都是他临终前把南海尉交给赵佗计算,那时中原陈胜、武广揭阳起义和刘邦、项羽与秦军交战,所以定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 由此推测“与越杂处十三”的年代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按《老妪处粤四十九年》上朔计算,赵佗入岭南是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但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秦军没有实力绕过楚国直接到达岭南一带,显然在年代上与历史实际不符。 所以南越王赵真墓的发掘者推测“四十九年”是汉简的笔误,应该根据“三十九年”推算,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此时赵佗20岁,被秦军副帅封杀,随军征讨岭南。 自古英雄出少年,秦汉时有年轻有为的将军。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19岁时被任命为骞骑将军。 赵佗的年龄也是这样合乎逻辑的。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赵佗继任南海郡尉。 汉高祖4年(公元前203年),赵佗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 之后,先后经过刘邦、刘盈、吕后、刘恒、刘启、刘彻各皇帝。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刘启继承帝位时,赵佗80多岁。 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赵佗已是百岁老人。 到武帝建元4年(公园马前137年),赵佗执政67年,他无病去世,享年103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长寿帝王。 南国瓦当按照云矢纹、“万岁”瓦当的序列推测,“万岁”瓦当最早出现在汉景帝晚期,从晚上到汉武帝中期,已经有老年人赵佗执政。 南国都宫采用“万岁”瓦当,用吉语祝福赵佗长寿是合理的。 赵佗一贯认为很大,吕后自称南越武帝,于汉文帝刘恒元年(公元前179年)去帝号回汉代,仍被称为南越王。 从南越王赵眞墓出土的《文帝行玺》来看,赵佗在处理汉中中央时推行称王、国内称帝的策略,宫殿建筑采用“万岁”瓦当有天高皇帝远大的姿态,也有“僭越”中原礼制的表现。

“南越宫署的万岁瓦当:岭南最早的美术字”

“万岁”是岭南最早的美术字

秦汉瓦当纹饰图案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春秋战国以来的剪影形式瓦当图案已不能代表汉代丰富的社会生活,汉代文案瓦当大量出现,可以直观地表达人们寄托在建筑上的吉语思想和美好的生活愿望。 从中原到国境的统计来看,文案瓦当大多用4个字表现,其次为3个字、2个字、1个字,最多达12个字。 副本包含长寿的含义。 有《千秋万岁》《长乐万岁》《常乐万岁》《万岁未央》《富贵万岁》《万岁熹》《万岁》等。 其中汉景帝时的“千秋万岁”最早,录取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吉国语案瓦中最多的。 南越国的“万岁”瓦当的文案形式与中原具有同一性,应该是“千秋万岁”的省称。 南越国最初时期继承了秦代的建筑风格,之后继汉代之后,云矢纹瓦作为纹样保存了秦汉之际朴素的风格,展现出稍晚的“万岁”瓦作为纹样大放异彩的特色。 南国都是当时岭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宫殿建筑类型多样,多建筑规模大,等级高,考古发掘出土的“万岁”瓦当首先集中在南越国都,代表着南越国时期瓦当艺术的最高水平。 “万岁”文案有正体、变体、反问句,文案变化有数十种形式,南越宫殿内有大小不一的宫殿、廊道、门阙所,建筑屋檐有统一的外观装饰,显示出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和美感活力。

“南越宫署的万岁瓦当:岭南最早的美术字”

汉四字瓦当是双线“十”字界格划分四象限的中轴对称结构,字体统一,大小相等,呈现等量对称的装饰美。 南国的“万岁”瓦当的文案风格清晰,以中心轴线为支点,用左右相同的配置来表现文案美。 根据南国时代“万岁”的文案和瓦当的制作方法,可以看到两大变化。 ( 04-06 )

“南越宫署的万岁瓦当:岭南最早的美术字”

第一个“万岁”字是篆体,“草”部是“山山”字结构,“禺”部上下相连。 “岁”字上下拉开,“万岁”二字取笔时尾部对应。

第二种“万岁”字法篆体重叠,字体笔画卷曲折叠,笔画增多,“万岁”二字最后收笔尾对应卷发。

岭南地区的百越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案的松散部落,春秋时在吴越的兵器上刻有“鸟虫文”,其特点是字头呈鸟状,字体重叠弯曲。 南国《万岁》文案书写时笔画转折,带有鸟虫书韵,反映岭南地区文案风格。 南越国《万岁》文案布局巧妙,疏密得当,笔画书写采用增笔方法,纵横显示出曲折变化的效果。 “万岁”圆润的装饰体现了文案的和谐秩序、节奏和节奏美感,字体古朴的端正融入了圆形瓦当的艺术创作中。 因为它被称为“岭南最古老美术字”。

标题:“南越宫署的万岁瓦当:岭南最早的美术字”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2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