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1字,读完约3分钟

原油进口权放开后,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地方炼油企业)进口的原油和成品油数量大幅增加,但石油运输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为了降低炼油厂的运输成本,提高配套输油能力,山东省正在大力推进输油管道建设。记者了解到,随着今天204国道过境点最后一次焊接工作的完成,青岛港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线一期工程全线贯通,无疑对当地炼油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山东地炼迎利好 青岛港贯通山东原油大动脉

山东省有40多个炼油和石化行业,产能占全国炼油产能的70%以上。自2015年以来,由于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的放开,以及国际油价的走低,以山东炼油厂为代表的独立炼油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购油量大幅增加,一度呈现油轮排队进港的景象。

据统计,2016年,全国炼油总产能达到2.62亿吨/年,占全国炼油总产能的34.8%;进口原油同比增长15%,占青岛港原油进口总量的65%。在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大幅增长的背后,需要环保、安全、低成本的运输能力。管道运输作为“第五种运输方式”,比传统的铁路和公路运输更环保、安全、成本低。

2017年6月22日,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山东石化工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既要整合石化产业,又要加强运输管理,“着眼长远,发展管道运输,大幅度提高管道运输能力”。

青岛港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长输管道和鲁北输油管道一期工程建成后,山东炼油厂90%的进口原油依赖公路运输,安全隐患大的局面将得到改变。据估计,每年可为山东炼化企业节省三分之二的原油运输成本,节省约30亿元人民币,这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促进山东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将起到重要作用。

山东地炼迎利好 青岛港贯通山东原油大动脉

青岛港相关人士表示,该长输管道的建设是山东炼化集团安全、环保、快捷、经济的管道运输需求,已获得原油进口资质和使用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充分释放港口能力,实现港口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青岛港的客观要求。

据悉,董家口港区已建成一个30万吨级的世界级原油码头和200多万立方米的油罐,港区年作业能力达到2500万吨。输油管道的贯通打破了受蒸汽运输限制的港区产能释放的“瓶颈”。东威管道一期工程始于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的海洋汞油库,止于潍坊滨海新区滨海码头。共涉及8个区市、25个镇、238个村,总长236公里,同沟敷设双管,配套100万立方米中转库,设计容量3000万吨,总投资约30亿元。

山东地炼迎利好 青岛港贯通山东原油大动脉

整个项目建成后,青岛港将建成由东黄、黄薇、东威(双线)组成的原油运输大动脉系统,年运输能力超过6000万吨。未来,随着东威管道二期和三期的建成投产,将基本覆盖山东省的地方石化企业,从而将山东省的地方石化企业集群与青岛港董家口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200多万立方米油罐连接起来,并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串联。

山东地炼迎利好 青岛港贯通山东原油大动脉

标题:山东地炼迎利好 青岛港贯通山东原油大动脉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