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5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新闻社兰州6月30日报道:中国“镍都”的变化:种花卖盆玩沙

中国新闻社记者南如卓玛

金昌是中国最大的镍和钴生产基地,由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近40年后的今天,这片戈壁像油画一样,在巴丹吉林沙漠的西南角开出了无尽的花朵,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游客们享受鲜花和观光。王在一瞬间被拍下,“镍都”的名字仿佛是一个人的生命。“洋紫荆海,户外天堂”的名字逐渐出名。

这个戈壁小镇曾经是一个繁忙的矿区,容纳了来自大江南北的移民,并在这里定居。然而,工业文明的繁荣转瞬即逝,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许多对资源枯竭的担忧接踵而至。金昌经历了“蜕变”的痛苦。

金昌人清楚地记得,近年来,一片片薰衣草和郁金香在戈壁上慢慢生长。每年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人都会报名参加金昌华海的集体婚礼。当地人每天早上和日落后出门,沿着花海公路散步,遛狗和跳方块舞。

金昌市委书记吴明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承认,面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城市发展向生产转型是必然之路。自2014年以来,金昌已引进薰衣草、马鞭草等多种香草花卉品种进行试种。

为了吸引游客,金昌还针对航空和自驾游游客以及组织包机和专列的旅行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激励政策,机票补贴价格高达70%。

除了种花,金昌企业还有很多转型。金昌铁矿东大山矿区生产的铁矿石因其硫、磷含量低、质量高而被称为“人参铁”。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金昌钢铁工业有限公司自2013年以来一直亏损。吴明明指出,为什么我们不能从日本制造自己的马桶盖,从欧洲制造铸铁锅呢?

经过技术研究和16道工序,铁被高压氮化抛光得像缎子一样。到目前为止,金昌生产的数十种产品,如炖菜、煎锅、炒锅等,几乎都供不应求,钢铁企业已经实现了“亏本生存”。

随着体育旅游的整合和发展,金昌成了一个“沙文”。中国新闻社的一名记者最近走访并发现,沙漠运动场和沙漠公园是独一无二的。沙漠探险、沙摩托车、沙骆驼路、沙冲浪、沙浴和沙漠摄影已经成为河西走廊最好的休闲旅游路线之一。

其中,每年在巴丹吉林沙漠举办的金昌国际青年生存训练营,使景区接待的游客人数从3万人增加到12万多人,收入从五年前的不到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近4亿元,游客来源从原来的周边地区扩大到北京、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

据金昌体育局介绍,目前我们正在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代表探讨合作与交流,比如青少年去金昌体验沙漠生存训练。(结束)

标题:中国“镍都”之变:种花卖锅玩沙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