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16字,读完约13分钟


年10月16日,上海地铁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花桥段(从上海安亭站到江苏昆山花桥站)开始试运行。 这是乘客在江苏昆山花桥站站台等候车室。

编者以共同建设全球影响较大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开展了多层次多行业一体化探索,要素跨越地区流动,同城效应日益显现。 本报告发表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共同建设”调查系列的专题,反映了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实际存在的突围措施,长三角城市群继续建立互联基础设施、共同防卫联合控制的生态环境、共同建设共享的公共服务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要闻】开往“同城”的11号线

孙菊娣搬到花桥的那天,正好是11号线昆山段试车的前一天。

很遗憾,70岁的老太太当时完全没有注意到那个“历史性的瞬间”。 她惊慌失措——“我来自上海,所以住在这座小花桥……”

四年后,她开口说“我们的花桥……”。 她退休后,回到徐汇区龙华大街,在11号线上班下班,自称“老年人行省上班族”。

28岁的刘文萍定居在花桥,“每天和11号线在一起的时间比儿子长”。 她说11号线给了她多次心仪的工作可能性。

来自东北的摄影师杜阳在上海生活了11年,前年在花桥安顿下来。 他想在11号线拍多个普通人的照片,研究“地铁和人脸”的关系。

如果不是11号线,他们的生活就不会因“跨省族”而交叉。 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条省(市)地铁路线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上海安亭站-江苏昆山花桥站)开通并开始试运行,至今已有4年多了。

根据昆山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的统计,昆山国内3个车站,通勤人数从年均2.6万人上升到现在的5.7万人,周末接近7万人。

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 如何突破行政区划的阻隔,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群的互通,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认为,11号线跨省段开通具有示范意义。

同城效应

上午5点40分,11号线的花桥段是每天坐第一趟地铁离开花桥站的时间。

以紫红为主色的列车,西从昆山花桥站,经过兆丰路站进入上海国内,进入嘉定新城站主线,向东南,蜿蜒穿过街道,最后到达上海迪斯尼。 总长80公里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地铁路线。

59岁的乔忠良每天4点起床,5点赶到花桥停车场。 这个停车场在花桥站一号口右手边的隐形围墙里。 进墙,视野豁然开朗,有十几亩地。 上班高峰后,这片平地全部停止,曲折的是这辆地铁吞没的大人流。 乔忠良打扫了一下,15分钟后全员集合。

【要闻】开往“同城”的11号线

人流七点以后慢慢来。

刘文萍7点20分起床,7点45分赶到小区外的公共汽车站,站台上已经有10多张熟悉的脸,大家抬头期待着966路或363路的到来。 两个都可以送他们去花桥站。

刘文萍在普陀区的it企业工作,丈夫在苏州工作,儿子照顾婆婆在花桥上幼儿园。 她笑着说:“一家三口,三口工作。”

第一次买房是因为她当年毕业正好在花桥找到了工作。 11号线的延伸,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她考虑了可以应聘上海的企业。

“没有11号线,可能不想去上海就业”现在她的“五险一金”都在上海提交,工作复印件也比以前更有挑战性,承担着部分管理责任。

18岁的邓一昊起床比刘文萍晚一点,他住的小区离花桥站只有5分钟的电瓶车路程。 他八点出门,坐电池车载表姐去地铁站旁边的停车场,马上停下来,一直小跑,八点十五分坐地铁。

郝一昊来自河南。 他阿姨年在花桥买了这所房子,喜欢地铁的便利。 今年9月离开老家寄居,发现“很多邻居去上海上班”。

他也想去上海工作,沿着11号线选择了事务所,最后选定了曹杨路。 离家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 一些面试后,他找到了曹杨路英语培训机构的销售商。 “上海这个地方人人平等,不需要托付关系,有付出就有回报。 ”他说

9点28分,一到车站,他迅速在路边买了一袋豆浆,两袋包子,进入企业打卡。

孙菊娣一般选择9点以后出发。 她归任的企业领导照顾她,不要求她早点到。

孙菊娣跟着儿子去了花桥。 她太太去世了,儿子担心她一个人生活,碰巧儿子的企业搬到了花桥。 那是因为我想带她去。 她不情愿。 企业的负责人来请求“阿姨帮忙”,她顽固地来了。

“一切靠11号线! ”她拉着手推车坐地铁,从上海买鸡精、康乐醋再回到花桥上的老伙伴们的聚会,她也不缺席,尽可能早地离家出走,“基本上是同城”。

15点25分,记者在从上海市内到花桥的地铁上遇到了金曦(化名)。 她抱着四个月的娃娃,从上海市儿童医院回到了花桥。 邻居感叹她的路程很远,问她“你多快离开家”,她笑着说“10点离开家,下午3点看完房子”。

张尚武课题组曾经分别统计过沪宁、沪杭往返的人流。 “计算的比例大致是85%是沪宁这条线,15%是沪杭线,所以11号线应该确实处理了这条线很多人的交通需求。 ”。 张尚武说。

边界消失

只坐在车内,很少有人注意到列车越过省的瞬间。

轨道高架下,兆丰路和曹安公路边界的交叉点,西面是江苏省,过了就是上海。 除了当时的收款站拆迁后留下的天花板和蓝色的“上海界”卡,几乎很难找到省界的痕迹。

边界已经在地理上被淡化了。

年10月16日9点30分,昆山市轨道交通投资有限快速发展企业副社长吴楠乘坐第一班列车从花桥站出发,3站,6公里。 他几乎全程参与花桥段建设,越过边界时,想起了去年6月30日在花桥界筑起的第一根桩,“心情和当时一样”。

花桥经济开发区计划建设局计划管理课长王祯记得当天很多人在安亭站下车,步行回昆山兆丰路站。 钻过那个“上海界”的牌子时,“终于等了花桥的地铁! ”。

上海交通大学的陆铭教授说,11号线不仅仅是地铁跨省运营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带来城市和城市之间“边界”的变化。

王瑛说,原来兆丰路花桥一侧只有一座像样的大楼,周边是农田,从地铁通到安亭站开始迅速发展,兆丰路两侧陆续建设着商业综合体、小区等。

花桥的另一条干线道路光明路,自从光明路站开通以来,服务业的形态也越来越多了。 花新村保安老陆告诉记者,光明路两侧的饮食、物流、房地产企业近两年开业了。

张尚武以前把城市作为地区快速发展的中心,现在看上海,认为它进化成了大都市圈的概念。 都市圈强调的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圈,而是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 “大上海都市圈”的定义是日常通勤范围1.5小时左右,在这个空间范围内,在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必须一体考虑。

【要闻】开往“同城”的11号线

花桥段开通后,吴楠的一家轨道交通企业接待了很多来客。 有来自京津冀的,有来自浙江、广东的。 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公司合作,令人担心的问题是如何突破地区壁垒,从细节到协调管理的细节……

王瑛说江苏花桥和上海本身有相互连接的基础。 他的工作地点是上海和“一路之隔”,不拨区号的话,经常可以拨上海。

王瑛基于事实说:“11号线可以落地,更重要的还是顶层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楠说,2009年12月22日,上海市快速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江苏省快速发展改革委员会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交了《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草案调整(安亭站-花桥站)相关指示》。 因此,只有省级发展改革委员会的领导进行了商讨,一年三次也没有召开。

【要闻】开往“同城”的11号线

项目判断和环境判断通过后,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原批准的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从安亭站延长到花桥站。

吴楠回忆说,得到批准的瞬间,参加项目的所有人都很兴奋。 大家用力:从第一次打桩到工程完成,通常五年的工程,他们两年多就完成了。

同城效应引起的经济迅速发展是明显的。

上海东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企业,名字叫“上海”,今年8月将上海总企业从普陀转移到花桥,更名为东方雨虹华东(花桥)总部。 社长王国朝表示,由于企业在领域内清点龙头公司,最近的领域内协会也来到花桥举办,“没想到大家都离开了上海”。

【要闻】开往“同城”的11号线

对于年边界刚开通的时候和年数据,花桥经济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局统计局站长金玉峰表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 年,地区总产值完成229.95亿元,是去年的1.4倍,年均增长11.0%。 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92.03亿元,是去年的1.6倍,年均增长16.3%。

【要闻】开往“同城”的11号线

共同管理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上班族们进入花桥站,即使在人流最大的时候,所有人也一贯把包送到安全带,手里的饮料也喝一口。

不习惯“规则”的人会困惑:“这么多地铁站,为什么花桥站安全检查这么严格?”

“在花桥站实施《逢包必检、逢液必检》”昆山市轨道交通投资快速发展有限企业理事长蒋建武说:“跨省,涉及两边的规范都要执行。 因此,一切都以最严格的标准执行”。

边界壁垒被打破,随之产生了管理问题。

地铁延长了6公里,花桥站周围迅速成长为“中心”的“周边地带”:人口急剧增加,空间扩展矛盾突出,强调了公共设施的差距。

刘文萍说,原来从家到地铁站只有363路,航班少,坐不上前面的航班就只能再等30分钟,所以着急的上班族几乎拼命挤,“邻居吐气直接击中自己的脸”。 下车的时候很拥挤,后面下车的人踢到前面下车的人,但是没有吵架的时间,掸灰就往前走。

【要闻】开往“同城”的11号线

今年社区巴士966路开通,情况有点变化。 但是刘文萍依然觉得时间段拉得有点长。

停车管理也是问题之一。

高峰过后,我去找管理者乔忠良先生。 停车场25排大约排列着7000辆电动汽车和自行车。 也有把航空照片上传到网上的人,评论说“我想即使错开地方也找不到车。”

停车场一扩大车就停在哪里。 乔忠良说。

地铁开通时,花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专门设立了轨道交通综合管理事务所。 在原昆山市曹安派出所工作的王益民被调到办公室主任,负责苏州国内三个网站的管理工作。

“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客流量”王益民是地地道道的花桥人,目睹了停车场的迅速发展。 他介绍说,原来这块土地是老工厂,分配给昆山市的公共汽车企业采用,但当时没有设置汽车和非汽车停车场。 地铁开通后,小汽车、电动汽车、自行车越停越好,最初停车越免费,但后来真的不能收了,汽车只能收钱。 现在很多人不开车,骑电动车来了。

【要闻】开往“同城”的11号线

持续增加的车量会带来管理的困难。 高峰期,管理者们转了一圈,把车辆排好,赶紧忘了溜的车钥匙和忘在笼子里的早餐…他们放在办公室来接人。 另外,站外的黑车自由停车也很头疼。

现在,车站区周边正在统一计划,今后将建设新的停车场。 旁边将有更大面积的土地平整,成为新的汽车停车场。

摄影师杜阳认为这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他注意到地铁上的人让座、对排队的忍耐和遵守程度也随着时间逐渐改善。 他在11号线拍摄了一个有趣的视点。 有些上班族举手就要睡觉,有些人晚点回来拿外卖回家,有些年轻人擅长对话,有些老年人在车站跳广场舞。

【要闻】开往“同城”的11号线

理念相互作用

“老实说,一开始来花桥,我哭了。 ”。 孙菊娣笑。 她记得当时小区周围还没有开发,600元的鞋踩着泥水回家,满是泥。 小区门口的黑车有时欺负她带有上海口音,十块钱的路程,和她开口要三十块钱。

真正的融合过程,自然会发生。

她得了精神支气管炎,来花桥后好多了,但四年没送过,对花桥有好感。 后来,她在上海从事社区工作,有人慕名帮助了志愿者队的管理方法,她部分始终传授。

小区旁边有一条小河,本来是透明的,但几年后上游出现了污染,甚至到了小区这条小河。 她带着社区的志愿者们去找镇上的领导。 “我们不是来吵架的,也不是来抱怨的,我想谈谈河流的管理方法”。

有一次,一名保安队队长在管理社区乱设摊位现象的时候被刺伤,她呼吁在所有地区签名,严厉惩罚肇事者……。

“上海老娘公公”的名声渐渐传来。 有些人为了不知道她的地址和电话,敢于在小区门口求助。 镇领导对她印象深刻,社区给她开了一个小房间——孙阿姨的工作室说:“最佩服上海人参与社区管理的能力和热情。”

社区现在的志愿者服务团队,20多人中有10人是上海人。 他们捡垃圾,解决宠物粪便,表现门和上空抛物的家庭信息。

张尚武认为,交通造成的地区间流动是最基础的,地区流动后如何共同进步、共同快速发展是后续的重要问题。 上海城市管理先进理念和创新技术成果可用于推动地区快速发展,发挥长三角城市群的领导作用。

孙菊娣有同感:“11号线相当于吸引两省市的人,提供相互学习的可能性。”

在地铁上,当老人见到骂没有好好带孙子的年轻人时,她偷偷靠近,“年轻人,别这么说,我听了这话很难过,每个人都老了……”年轻人沉默着。

有一次,她听到有人在谈论房价的幕后黑手,她礼貌地问其中一个。 “年轻青年,你有证据吗? ”。 那个人的脸变红了。 “没有证据就很难胡说八道,”她说

与此相对应,江苏省开展的“六个一”大访问活动使孙菊娣感到大众工作有了新的思路。 所谓“六个一组”,是收集社会舆论,促进公司创新,推进项目建设,解决矛盾问题,总结基础典型完整的政策措施。 她回到上海,向社区干部们传达这些理念,干部们说:“这很好! 有机会的话也去花桥他们学习! ”。

【要闻】开往“同城”的11号线

孙菊娟说,最感谢地铁11号线的物理变化打破了她僵化的思维。 “我以前觉得上海最好,当然觉得上海最好。 那里是我家,但我觉得现在花桥也不错。 我现在也是新江苏人。 ”。

号外,特朗普又下达了行政命令! 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起损失,买不起上当,因为是xx,所以一遍又一遍60秒!

标题:【要闻】开往“同城”的11号线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