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5字,读完约3分钟

8日,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记者协会、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北京和广州同时召开《中国媒介融合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媒介融合蓝皮书》)新闻发布会。蓝皮书显示,2016年,深度媒体整合的格局初步形成,媒体整合尚未度过“痛点”。

自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共同努力,从“加”到“合”开始。加快内容、渠道、平台、运营和管理的深度融合,一批形式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相继涌现,一批实力、传播、公信力和影响力强的新型媒体群体形成,“深度转型、深度融合、深度变革”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中国媒体融合蓝皮书:媒体融合仍未走过“痛点”

研究表明,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和传统媒体业务衰落的双重压力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向和趋势已经形成,并且不可逆转。传统媒体在拓展“中央厨房”、两个微终端、云通信等渠道和平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有我就有你”的综合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媒体融合蓝皮书研究小组认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同时任务艰巨,道路漫长。目前,媒体整合整体上仍处于艰难的探索时期,尚未形成支撑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成熟商业模式(爱记、净值、信息)。实践和理论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困难,在不断探索中取得突破。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于国铭认为,自1994年以来,人们一直在使用“+互联网”模式来迎接新媒体的挑战。20多年的实践表明,“+互联网”增加了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存在,但未能实现其在传播中所占的相同或更大比例。“互联网+互联网”模式下的各种探索更多地体现在终端创新和终端创新上,但最多体现在过程创新和组织创新上,这并不等于源头创新和起点创新。与终端创新相比,源头创新更具革命性,能够激发媒体融合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媒体融合蓝皮书:媒体融合仍未走过“痛点”

北京记者协会主席梅宁华认为,媒体“进化”的痛苦不仅仅发生在现在。纵观世界新闻媒体发展的历史,传播模式的变化和技术进步推动的模式的变化一直存在,从未停止过。所谓新老媒体之争,无非是传播效率的提高和飞跃所带来的传播模式的调整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没有必要害怕新媒体,也没有必要对传统媒体失去信心。

中国媒体融合蓝皮书:媒体融合仍未走过“痛点”

梅宁华认为,无论传播平台、渠道和过程如何变化,作为新闻传播的本质和核心,舆论的导向功能都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改变。面对新闻传播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媒体人,尤其是传统媒体人,不仅要认识到媒体整合与发展的本质,还要深刻理解科学进步给传播领域带来的发展规律。积极适应环境变化,积极融入科技进步潮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丰富的信息渠道、丰富的人才储备、丰富的文化遗产、强大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权威的舆论导向等优势,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浪潮中有所作为。

中国媒体融合蓝皮书:媒体融合仍未走过“痛点”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院长支廷荣认为,那些忽视新媒体传播规律、无法与用户有效互动、无法共同制作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内容的情况应该引起关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应用、微博和微信只是工具,之后还会有新的工具和媒体。如果我们随波逐流,片面追求工具,而忽略了作为媒体根本核心的内容信息,就会将媒体整合引入误区。

中国媒体融合蓝皮书:媒体融合仍未走过“痛点”

(原标题:中国媒体整合蓝皮书:媒体整合尚未越过“痛点”)

标题:中国媒体融合蓝皮书:媒体融合仍未走过“痛点”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