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3字,读完约4分钟

李可欣1983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后进入北京中医学院骨科研究所。工作四年后,怀着迈向更高知识殿堂的梦想,1987年,李可欣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师从该行业著名骨科专家尚天宇教授。毕业后,他进入北京中医医院骨科研究所。

1997年,李可欣被中国医药管理局送往瑞士的一家诊所。2000年,他正式加入英国中药连锁企业康泰中药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

英国曾经是中医的天堂。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左右,中医诊所遍地开花,每周都有新诊所出现,但现在只有几百家幸存下来。谈到这一现象,李可欣认为,除了诊所的经营管理水平外,英国政府后来加强了对中医的管理,诊所的数量从高峰期的3000多个急剧下降到现在的6700个。英国康泰中药有限公司高峰期有40多个诊所,目前只有12个。

海外中医药发展任重道远

李可欣告诉《国际商报》,从法律上讲,到目前为止,英国禁止进口中国专利药品。以你的公司为例。康泰中药有限公司的12家诊所中有7家位于伦敦唐人街,中成药在诊所中占很大比例。目前,限制中成药进口对营业额至少有20%~30%的影响。伦敦以外的诊所受影响更大。“英国的中药市场非常大。曾经有一个老板说公司在最好的情况下总营业额为1亿英镑。整个欧洲市场对中成药的需求很大。我希望我们的国家能考虑如何影响这件作品。这不仅有利于中医在英国执业,也有利于国家中成药产品进入欧洲。”李可欣认为,人才是英国中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英国对工作签证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今年,几乎没有一家中药公司或诊所可以输入另一种中药,无论你如何申请,你都会找到理由禁止它。

海外中医药发展任重道远

李可欣感叹道:“目前,英国中医已经走过了2000年左右,而在第一线的年龄已经超过了50岁。十年后,将没有中医可以做得特别好,中医可能会在英国慢慢死去。”

因为在英国培养本地人才根本行不通,所以英国只有三四所学校设立了中医系。没有人才,就没有接班人,英国的中药市场就会慢慢萎缩。

迪拜中国医疗中心主任叶金元在2017年北京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中医药海外发展研讨会上,对人才需求也有类似的感受。“我们目前面临着大量的病人,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是人才队伍并不完善。”

事实上,虽然中医药走出去的形势喜人,但参与国中医药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李可欣和叶锦元的经历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在“一带一路”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研讨会上总结出三大挑战:一是中医药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不一致,中医药在大多数国家处于互补和替代地位,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第二,“一带一路”跨度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需求、文化信仰等。如何适应当地条件并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第三,中医自信心有待增强,提高能力、练内功刻不容缓。

海外中医药发展任重道远

对此,美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美珍深有感触地表示:“中医海外执业非常困难。除了照顾自己、乐观对待病人和传播中医药,他们还必须通过许多海外政治行动。立法将提高中医药的地位。”

此外,海外华人在中医药领域的另一个共同感受是,中医药“走出去”缺乏规范化建设,中成药和西药的临床评价体系不同,中西文化差异已成为制约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他们建议国家应加快中医药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有103个会员国认可针灸的使用,其中29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认识到中医药的价值,中医药的振兴和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华侨华人有很好的独特优势,是中医药海外推广的重要力量。

为此,海外中医代表建议国家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每年邀请300~500名海外中医在中国举办海外中医论坛;根据各国国情,推进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建立一支既懂中医又懂外语的教师队伍;创建全球临床中医药云教育平台和国际中医药服务贸易信息平台。

(编辑:中国商业新闻网

标题:海外中医药发展任重道远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