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77字,读完约7分钟

中心提示

经过最近7个月的努力,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 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区的这座大墓全长约58.9米。 墓室长19.2米,宽12米,深8.1米,其墓形和规模为帝陵级,初步推测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座墓葬多次被盗掘,但拜占庭金币出土,充分证明了当时洛阳与西方频繁交流,洛阳是丝绸之路以东的起点。

“疑北魏节闵帝元恭墓现洛阳:出土拜占庭金币(图)”

1探访

形状和规模

北魏宣武帝景陵不相容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衡山北路张岭村东南的北魏大墓挖掘现场。 考古工作者对该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

进入墓葬区,很快就被这场墓葬的巨大规模震撼了——墓葬的土圹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墓道向南,墓葬全长约58.9米,其中墓道长 墓室长19.2米,宽12米,深8.1米。

据负责现场考古发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博士刘斌介绍,去年7月,他们进入了这个考古工地,开始了考古发掘工作。 今年1月,他们差不多完成了墓葬考古发掘现场的工作。 为了寻找这个墓葬的封土和可能存在的陵园建筑遗迹,还对墓葬周边地区进行了调查挖掘,但没有得到。

“疑北魏节闵帝元恭墓现洛阳:出土拜占庭金币(图)”

“墓葬是长坂的墓道、前后甬道、一室的砖券墓,是北魏时期墓葬特有的墓葬形制。 ”。 刘斌说,这种墓葬形式的等级高低、规模大小,无法与附近北魏宣武帝景陵等帝陵相提并论。

这么大规模的墓葬是怎么制作的呢? “墓葬使用角坑明券的方法进行”刘斌说,建造这个墓葬时,先挖明坑,然后用砖券建造墓葬,建成后用填土进行覆盖。

他的说法被墓室里发现的9个圆柱孔证实了。 这9个柱孔中,中央的1个柱孔是方形的,周围的8个柱孔是圆形的。 “这些柱子上的洞应该用来做‘脚手架’,等穹隆顶做好了再去除,”刘斌说。

2近观

木桩、石质构件、壁画处处彰显着帝陵的“气质”

站在墓葬的高处,从下面可以看到墓道墙上凹陷的13个(西壁6个、东壁7个)“柱形孔”。 “这些洞我们也是在考古事业中初次相遇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墙桩’。 ’刘斌说,这个墓葬形制水平高,规模大,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很可能在建设过程中坍塌。 为了修补坍塌的部分,掘墓人打了一点树桩,用土埋了坍塌的部分。

“疑北魏节闵帝元恭墓现洛阳:出土拜占庭金币(图)”

沿着长长的墓道和甬道下到墓室,地上散落着大量壁画残片,靠近墓室的地方越来越多。 “这些壁画的碎片证明了这里本来就有壁画存在”刘斌说,壁画残块的颜色以充满红色为主,极少数残块有红、黑两色线,没有发现瑞兽、人物、动物一样的线,这些

“疑北魏节闵帝元恭墓现洛阳:出土拜占庭金币(图)”

墓室中残留着石门残材和石残块等石质部件,墓葬主室后部发现了由石垒构成的墙壁,很可能成为“石垣基”,即墓室的壁基。

其中一片石质部件上有呈倒三角形的沟,很奇怪。 刘斌认为,这条沟应该是用来连接石头的。 只需将相同形状的“腰铁”嵌入槽中,即可牢固地固定两块石头。

另外,墓室周边的土层中散布着少许小石子、石板。 “墓葬时使用了很多石材,证明是为了现场加工而制作的。 小石子是加工后的废料。 ”。 刘斌说。

北魏墓葬通常很少使用石头,所以这些石质部件的发现也印证了其墓葬等级之高。

3发现

拜占庭金币出土一枚,充分证明了当时的洛阳和西方

频繁交往,是洛阳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增添力量的见证

刘斌说,这个墓葬多次被盗掘,出土遗物比较丰富,但多损严重,很少见到完整的器物。

据介绍,这些出土器物主要是陶器、瓷器、铜器等,只剩下陶俑、模型等一些。 其中,陶器有陶案、陶杯、陶碗、陶箱、陶灯、陶盘等,种类繁多,制作精巧,陶盘、陶案形式少见。 瓷器有青瓷龙柄鸡颈壶、青瓷碗两种。 俑头都是小冠文官俑,彩绘,形状优美,但和永宁寺出土的俑头差不多。

“疑北魏节闵帝元恭墓现洛阳:出土拜占庭金币(图)”

刘斌说,墓葬出土的陶杯、陶砚和青瓷与北魏宣武帝景陵出土的同类器物的样式和质地一致。 另外,陶俑的样式也和元邵墓和永宁寺发现的陶俑样式相同,因此推测它们的年代应该比较接近。

在这个墓葬出土的所有文物中,金币的意义最重要——这是拜占庭金币,是我国迄今为止正规考古发掘出土的拜占庭金币。

这枚金币上有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头像。 据了解,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的金币通常铸造于公元491年至518年。 而且墓葬内出土的陶俑都是用前后合模的制作方法制作的,这种制作方法多见于北魏孝昌年间以后。 由此推测,该墓葬的年代为北魏孝昌年间至北魏末年,即公元525年至534年。

“疑北魏节闵帝元恭墓现洛阳:出土拜占庭金币(图)”

更重要的是,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的发现证明了北魏时期洛阳和西方交流比较频繁,这是洛阳在丝绸之路以东的起点,增添了力量证。

4推测

根据墓葬的形状和规模,

墓的主人必须是北魏节闵帝元恭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北魏时期帝陵以外的墓葬规模多为45平方米,墓道宽1米至1.5米,原龟墓和原怿墓的墓室稍大,但整体规模上与帝陵有较大差距。

这座北魏大墓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区,其复原形状和宣武帝景陵差不多,因为规模也比较接近。 因此,应该是帝陵级别的墓葬。

那么,这个墓葬的主人是谁呢? 刘斌说:“由于在发掘中没有发现文案性的文物,文献中也没有相关记载,难以明确墓的所有者身份,但经过反复验证和比较,这个墓葬的所有者必须是北魏节闵帝元恭。”

刘斌分解,北魏迁都洛阳后,埋葬或死亡洛阳的皇帝共有6人。 其中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4个帝陵的位置相对确定。 只有长王元和节闵帝元恭的埋葬所不清楚。

“由于这个墓葬规模很大,建造时间比时间长,墓壁上应该有坍塌后修补的痕迹。 墓葬应该事先预设好。 ”刘斌说,原旷的在位时间极短,并不是有足够的时间来建造墓葬,基本上可以排除。 只有节闵帝元恭有可能。

5保护

坟墓的主人被埋葬后不久就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这个墓葬,进行保护性的回填

这个墓葬与预设时相比规模明显缩小,中间的空间隙被夯土填埋。 刘斌说:“证明了坟墓主人下葬时“减制”解决了墓葬的形式和规模。”

考古工作者在墓室柱洞上部的填土中发现了约0.15米厚的扰乱土,里面含有壁画残片、青砖碎片、碎片等,明确了墓葬坍塌前底部的基石被空剥离,大规模破坏。 另外,在墓道的壁桩上没有看到木灰的痕迹,证明了所用的木柱子应该在没有腐烂之前就被清除了。

“疑北魏节闵帝元恭墓现洛阳:出土拜占庭金币(图)”

光是挖几个盗洞,还不清楚会给墓葬带来这么严重的破坏。 因此,最大的可能性是被“报复性”破坏,但这一推测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刘斌说,鉴于此次墓葬的重要性,他们初步制定了保护方案。 也就是说,通过特殊的技术进行了保护性回填。

相关链接

北魏节闵帝元恭

北魏节闵帝元恭(公元498年―532年)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皇帝广陵王元羽的儿子。

元恭在被尔朱氏集团拥立为皇帝之前,一直装作聋哑度过了8年。 史料记载,公元530年,尔朱兆废除元昊后,想把元恭改为帝,但担心他真的哑了,向元恭传达了他们的意图。 聋哑多年的元恭听说自己可以成为皇帝,非常高兴,根据孔子的话,“天何言哉! ”。 第二年,元恭被皇帝拥立,尔朱掌握了北魏的军政大权。

“疑北魏节闵帝元恭墓现洛阳:出土拜占庭金币(图)”

公元531年,高欢拥立元朗为帝,举兵反对尔朱,一年后攻入洛阳,尔朱溃败,元恭被废,一个月后被毒死,被称为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

资料来源:洛阳日报

姜晖/文鲁博/图

标题:“疑北魏节闵帝元恭墓现洛阳:出土拜占庭金币(图)”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1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