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5字,读完约3分钟

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71尚谊评价说,朱乃正是最早用油画进行中国画实验的画家,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国魂——屈原颂》是他浪漫主义风格最高的代表作。

◎李荣林

朱乃正的《国魂——屈原颂》创作于1984年,与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密切相关,作品受当时整个“伤痕艺术”的文化思潮的影响,朱乃正将个人的反思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我们子孙吊死的是屈原的灵魂。 民族不能失去民族的“灵魂”。 他选择屈原作为国魂的代表,表达了国魂的召唤和赞美,也表达了另一种更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读朱乃正《国魂——屈原颂》”

从原稿可以看出,朱乃正最先想表达的是“屈原已放、行吟泽畔”的代表场面,不像陈老莲、傅抱石的“屈子行吟”那样,老师用素描来表达屈原的悲哀,而是举起双手,命运的不公和志向圆圆的“天问” 屈原被流放的经历,他知道忠实正直会惹祸,但始终拥有“忍耐也不能抛弃”的风骨和气节,同样拥有“被流放”经历的朱乃正,最体会不到这种无法诉说的无限艰难处境。

“读朱乃正《国魂——屈原颂》”

从他的小稿来看,《国魂——屈原颂》在创作中老师也经历了创作思想的升华。 为了精神上的表现,朱乃正反复思考了表现屈原的“灵魂”,屈原的灵魂被托付为画家的最高精神,对艺术的优越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钱穆说:“灵魂属于‘身体’,‘灵魂’已经超过了人身,并没有随着形状的‘灵魂’而消失。 “人的死亡,灵魂按原样埋在地上,灵魂随气体扩散到天上,古人灵魂的气体,依然存在,流传于后世数千年。 所以说“归天”。 作品中屈原的灵魂起源于汨罗江中腾空,在大风中站在画面中心的位置,辅助落日的残照光雾真正形成虚幻的世界,突出“灵魂”的特征。

“读朱乃正《国魂——屈原颂》”

朱乃正说:“如果简单描绘屈原的肖像画,再现当时楚国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和鞋子,就会变傻。 《灵魂》可以比较自由地表现精神形象。 《国魂》是民族精神,在技术上也是基于这个出发点进行调整的。 例如,如果画得太逼真了,就必须想办法。 光雾,用形成的光带遮住画面(当然有明确的地方)。 表现历史人物时,用的顶光、侧光或形迹太多,看人就成了现代人的。 因为如果中国的视觉历史不提供这些,可能会很奇怪。 “形神兼备”、“神”是不具体的东西,表现如何取决于你的基础,现代人的肖像画越来越雷同,没有生命力。 ”。

“读朱乃正《国魂——屈原颂》”

老师对人物的表现以虚实相生、灵活曲线为主,形象非常“骨相”,同时周密地安排了画面上的“附属物”。 这包括人物服装、周围环境的干燥带来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衣服的飘逸、线条的丰满提炼,衬托出屈原的悲伤,但没有一丝的懦弱和谦虚,依然高贵、傲慢的“神”。

“读朱乃正《国魂——屈原颂》”

从美术史的角度看,这部作品与宋代李唐的《采薇图》有某种相似性,这两部作品代表着真实的历史人物,伯夷、叔齐、屈原可以说自己选择了人生的悲剧结局,在理想破灭时也同样不屈不挠。 两部作品都是以表达画面背后强烈的寓意或含蓄为目的,隐喻的表达方法不同,画面情感不同:《国魂》汨罗江落晖的光雾有上升的状态,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采薇》中的人物已经濒临绝境,其志不磨,意境沉郁,悲凉。 《国魂》比较高亢,炽烈。

标题:“读朱乃正《国魂——屈原颂》”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1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