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03字,读完约22分钟

初夏,北方的春节晚会。草原上覆盖着一层鹅黄色和浅绿色,意思是“草色近而不近”。在广阔的园冶上,有一些分散的小村庄,牛羊随处可见。公路沿线不时出现“准确扶贫到户、发展工业扶贫”、“加快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等标语——这是一片美丽富饶、土地辽阔、人口稀少的内蒙古草原。

东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这片辽阔的土地曾因811年前成吉思汗在这里建立大蒙古而闻名;如今,辽阔的草原以其优良的草原、优质的乳制品、牛羊肉而闻名,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和畜牧业强区。

然而,人口密度低于14人/平方公里的广阔草原也给深入农业、农村和畜牧业领域的农村信贷农民带来了挑战。基层贷款人员为了走访和调查农牧民的信贷情况,经常要开车三四个小时,许多农村信贷人员因为在基层工作,长期与家人分离。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创造了总资产,全地区银行业超过5000亿元,达到5584亿元;全区银行业全部存款率先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037亿元。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近日,一批记者来到天空灰暗、田野无边的内蒙古,探索农村信贷发展的经验。

本报记者杨爱珍照片

“这一切都离不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围绕‘三个银行’的建设和‘两个坚持,两个重点,两个保证,两个促进,两个促进’的实际落实。”内蒙古工会副主席曲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三大银行”,即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民生的普惠银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银行,服务城乡社区零售银行;“两个坚持”就是坚持“支农小”的底线,坚持区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两个重点”,即不良贷款压力下降和内控合规建设;“两个保证”,即保障“三农”的金融服务需求和保障民生的金融服务需求;“两个促进”,即促进扶贫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两个升级”是提升电子银行服务水平,增强科技支撑引领能力。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工作基调和方向的确定,使内蒙古农村信贷克服困难,在扶贫、支持农牧民创业增收、促进草原旅游发展、支持小微发展、支持绿色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注重方便人们,鲜花遍地

为消除空乡镇金融服务,平衡城乡支付服务资源配置,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发展农业金融服务,全面加强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曲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农业金融服务点是金谷农村商业银行设立的。”

“广袤的土地和稀少的人口是内蒙古的最大特色,也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大痛点。”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发展厅厅长刘感慨地说,“因此,在内蒙古,‘开辟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就更重要、更迫切了。”

2012年,金谷农村商业银行第一个金融服务点在距呼和浩特市中心20公里的陶斯豪村成立。“我们在‘新城区光大百货’设立了服务点,这是金谷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个农业金融服务点,也是我行17个农业金融服务点中最好的一个。”金谷农村商业银行行长王文珍非常自豪。

“我的店开于2001年,但农业金融服务设备是在2012年安装的。如果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会安装它!”商店经营者李月明告诉记者。

金谷农村商业银行账户经理李志标告诉记者,从2012年到现在,农业金融设备已经升级了三次。目前,它主要具有取款、查询、转账、支付水电费等功能。单次取款限额为2000元。“几乎所有来金融服务站的老人都不经常外出,这些功能基本上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李志标说。

记者了解到,陶思豪村是呼和浩特新区的一个大村,有1500多户,4000多人。虽然目前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城市工作,但村里的老年人对退出服务的需求仍然很大。目前,李月明老人的金融服务网点每月可达40-50万元。

“老李曼岳明也是我行贷款的主要担保人,帮助陶斯豪村的农民。”李志标说:“他担保的帮助农民的贷款最高可达20万元。”

据悉,早在2012年,金谷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网点就覆盖了呼和浩特周边的224个行政村,满足了众多农村客户的一般金融需求。

在内蒙古农村信用体系中,金谷农村商业银行并不是唯一设立金融服务点帮助农民的银行。在达茂旗吴克镇二里坂村,达茂旗工会开了一家为农业金融服务的小餐馆。

记者一行在午餐时间到达了服务点。在一家名为“俏丽酒店”的乡村小餐馆里,餐馆老板在后厨房忙着做饭,老板岳寿龙则在餐馆里招待前来汇款的村民。农业金融服务点的引入随处可见,服务范围、服务收费标准、卡卡转让费标准和操作流程演示一目了然。

在问候了前来汇款的村民和前来吃饭的客人后,岳守龙告诉记者:“村民的小额取款、转账汇款、电费支付等工作基本可以在这里完成。服务点就在这里,我每个季度可以得到2000多元的补贴。"

“现在很多村民都办理了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推出的‘富民卡’。该卡集存取款于一体,还具有贷款功能。村民只需第一次在农村信用社完成信贷,就可以随时在农业金融服务点放贷。非常方便。”达茂旗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协会完成了达茂旗77个行政村农业服务点的全覆盖,实现转移1.2万笔,转移金额4849万元。农业电子设备的覆盖率、成活率和交易率在包头地区名列前茅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记者了解到,在内蒙古自治区,一些村庄距离农村信贷网络有100多公里。如果没有金融服务点来帮助农民,就意味着许多农民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要消灭乡镇金融服务空白点,我们的农村信用体系是责无旁贷的."屈对说:

据悉,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内蒙古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已建成11012个金融服务点,覆盖内蒙古自治区所有嘎查村。为满足农牧区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内蒙古农村信贷有限公司在研究开发七大系列43种信贷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以农牧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住房产权为抵押的“双权贷款”,以及以农牧民饲养的活畜为抵押的“牲畜饲养贷款”。以农牧民稳定的三项财政补贴受益权为抵押的"补贴贷款",以及为满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突发的临时资金需求而推出的"应急贷款"等产品,植入了"一次性授信、循环授信、随用随贷、随息随用"的功能,有效提高了农牧民使用信贷的便利性,降低了他们的融资成本。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聚焦“持续”精准扶贫,看到真正的篇章

仅今年一季度,全区农村信用社共投入金融精准扶贫贷款19亿元,其中贫困家庭贷款12亿元,工业扶贫贷款7亿元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深水区,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的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屈说:“现在讲的是‘精准度’和‘连续性’。”

马铃薯、玉米和葵花籽是达茂旗农业区的主要作物。2016年,由于生产过剩,农牧业产品市场持续低迷,价格普遍下跌约50%。“以葵花籽为例,往年正常价格在每斤3.5元左右,但去年降到了每斤1.8元。我们计划进行投资,但基本上无法盈利。”当地农民告诉记者。

达茂旗协会会长刘强说:“市场狭窄、价格低、库存大是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当地金融机构“扶贫”的企业责任,小组成员到村里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群众,做好记录,筛选出两户困难农户,并号召员工以“协会部分补贴、员工个人部分补贴”的形式帮助困难农户解决蔬菜滞销问题。全年共采购滞销蔬菜6.2万元。”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除了“输血型”直接援助外,内蒙古农村信贷还积极探索“造血型”扶贫,注重“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精准扶贫”已成为浦发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农村信贷工作的口头语之一。

“为了更好地面对‘精准’,我们从乌拉特前旗人民银行借了2亿元专项扶贫再融资资金,推出了专门用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性贷款产品‘精准贷款’。”浦发农村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普通农户贷款相比,‘京福贷款’实施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比普通农户贷款低6.40个百分点,为贫困户节省了大量费用。同时,“以利代还”的还款方式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分期付息的压力。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记者了解到,银行在帮助个体贫困户的基础上,更致力于帮助涉农企业和带动贫困户办卡的大农户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

以东风支行支持的乌拉前旗宏泰实业有限公司为例。公司负责人康宏泰从事羊绒收购多年,同时在旗桥南地区经营一家梳理厂。浦发农村商业银行通过了解公司的用工模式和经营情况,主动上门提供500万元的信贷支持。

据悉,截至今年4月底,浦发农村商业银行已向2370户贫困家庭和8户大型贫困家庭发放扶贫贷款1.4485亿元,惠及2500多人。其中,发放专项贷款509笔,贷款金额4787万元。

准确地说,仅仅依靠“精确的贷款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效解决牲畜难以抵押的问题,浦发农村商业银行也积极推广“金融仓储贷款”产品。

王宏希是额尔德尼的苏姆的大饲养员(牧区的城镇被称为“苏姆”)。去年,由于牲畜市场的价格波动和疾病的频繁爆发,他非常沮丧。

“我想扩大生产规模,但是资金不够,民间借贷的利息太高;我想向银行贷款,但我无力抵押家里饲养的牲畜、农业机械和玉米,这真的毁了我。”老王回忆起去年没有办法借钱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我听说农村商业银行推出了一个叫‘金融仓储贷款’的产品,所以我主动向在额尔德尼的布拉格支行提出了申请。我没想到银行会抵押我的牲畜财产,然后给我500万元。贷款。”老王高兴地说。

浦发农村商业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仓储贷款”是由客户的库存牲畜或未来收益权质押,出质人为质押的牲畜购买保险并出具权威部门出具的牲畜卫生检疫报告。贷款发放后,仓储公司通过现场监管和电子监控对质押品进行监管。

“这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担保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开辟了准确扶贫的新途径。”上述负责人表示:“推广以来,共发放了4笔‘金融仓储贷款’,金额达650万元。”

帮助小微引导牧民自主创业

从呼和浩特向西北行驶160公里,您将到达草原英雄姐妹的故乡——大耳汗茂名安统一旗(“达茂旗”)。在这里,乌兰夫开始了内蒙古对日本的第一枪;在这里,它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这些人对平慕伦草原印象深刻。

白灵庙镇是达茂旗政府所在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位于旗政府所在地东南部的红格塔拉嘎查,将于近年被拆除并重建为白灵庙新区。史全迪的“乡下孩子”食用油厂就位于这个拆迁地点。

一股油香味迎面扑来,迎面扑来。石全棣拿起一瓶刚装满的菜籽油,打开盖子,俯在记者的鼻子上,笑着问:“它有香味吗?”骄傲和满足写在脸上。

“这是我们的主要产品之一。这种菜籽油是从我们嘎查(蒙古行政村叫“嘎查”)的油菜籽中榨出的,质量很好。我们也生产亚麻油,一瓶可以卖到100元。”石全迪告诉记者,2014年,农村孩子的食用油开始进入包头、呼伦贝尔和鄂尔多斯的超市,还在大毛旗水塔街开了一家销售店。依靠自己的小产业,史全迪的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年利润56万元。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现在,石全迪不仅买了一辆拉货的皮卡车,还买了一辆家庭用车,所以他在村里可以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他笑着对记者说:“我整天泡在油里,怎么能不滋润呢!”

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达茂旗联盟的信用支持。

2008年,石全迪依靠手工榨油技术开办了一个小型食用油作坊。“过去,重型手动油压机费时费力,产量低。没有品牌,产品只能卖给附近的村庄,利润很少;我自己的营运资本是2万到3万英镑。当我不能回头时,我只能向邻居借钱,但利息相对较高。”石全迪说。

敢于冒险和战斗的史全迪,不愿意局限于高成本、低收入的车间生产模式。2009年,他开始访问市场进行研究。在调查中,他发现石油市场非常广阔,缺乏本地优质品牌,于是立即决定进入超市,但产量和商标成了问题——要进入超市,必须有稳定的商品供应,但手工压榨效率太低;此外,在当时的压制技术中,油的质量不能保证稳定,也不可能申请商标。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所以他花了6万多元建了一个新工厂,但是新的榨油设备的引进和大量的油菜籽和亚麻收购资金让史全迪很困难。

2010年,他成立了达玛琪协会。了解情况后,协会通过“福代通”的帮助模式,给予石全地无担保和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30万元,解决了他的财务困难。

从那以后,“每年给30万元”就成了石泉地和达摩其协会之间的约定。

刘强告诉记者,每年给“乡下男孩”的30万元贷款是一次性贷款和贷款偿还的形式。"这种灵活性可以极大地方便客户,并将客户的利率负担降至最低."刘强接着说道。

目前,施全迪的“乡下男孩”在村里雇佣了8名工人,每年需要购买200多万公斤的油菜籽,这可以带动周围三四个村子300户人家的油菜籽销售,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

据石全迪介绍,目前,白灵庙新区正在进行统一规划,拆迁工作已经开始。下一步,他将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借钱建新工厂,进一步扩大和加强自己的产业。

图为石全迪(左)向记者介绍达茂旗联社信贷援助情况。记者杨爱珍摄

刘强说,这是达茂旗联盟重视牧民创业创新,支持农牧民进入新的农牧业领域的体现。据报道,协会还积极跟进当地农牧文化产业园农牧民创业项目,帮助农牧民以最低利率入园,帮助100多名“双创”农牧民;通过持续的授信,毕力格泰耐食品有限公司获得了9年的授信,贷款总额超过500万元,一路支撑着这个只有七八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在上海产权交易中心上市的企业。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石泉地和泰的成功,体现了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引导和帮助农牧民创新创业的决心和诚意。

曲告诉记者,2016年,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共投入小微企业贷款1634亿元,余额1476亿元,比上年增加80亿元;仅今年一季度,小微企业累计贷款349亿元,余额1497亿元。“不放贷、不停贷、不压贷”已成为内蒙古农村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的承诺。

金融“输血”田园旅游为人民创造财富

“天空灰暗,荒野无边。风吹草动,可以看到牛羊。”一首智利歌曲勾勒出无数人对内蒙古草原的向往。如今,去内蒙古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夏季旅游的首选。

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大力支持休闲度假、旅游、医疗、养老等新兴产业(爱吉、净值、信息)的发展,推动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内蒙古农村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

以平陆草原闻名的达茂旗每年6月至8月吸引了300多万游客。发展草原旅游和家庭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当地人找工作和创业的首选。

在希拉穆仁镇哈拉乌苏嘎查,村干部们看到了2012年草原旅游和畜牧业的商机。当年年初,嘎查第三队书记准备带领47名牧民成立一个畜牧和家庭音乐合作社,但被资金不足难住了。

“一个标准蒙古包的建设成本大约是18000元。还必须投资建设马场、养马、装备马具等。我们过去是普通的牧民,几乎没有存款。资金缺口非常大。幸运的是,达摩基工会给我们带来了贷款。”大队书记告诉记者。

据达茂旗农牧民联盟业务发展部部长曹介绍,2012年,农牧民联盟向47名牧民提供了3万至5万元的贷款,基本满足了他们的资金需求。此后,它陆续提供了100万元的信贷资金。

“2013年,我们合作社依靠旅游项目赚了270万元,去年利润达到400万元;在旅游区,一匹马的骑马费就可以让马经理一个月赚一万元。”大队书记乐于守口如瓶。"看着现在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的心比蜂蜜还甜."

曹表示,近年来,大毛旗联社已发放3125万元信贷资金,助推大毛旅游业发展。其中,给予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公司旅游龙头企业900万信用额度;同时,我们将通过对网点的宣传和引导,安装便利pos,积极为“中国游牧文化节”提供及时便捷的金融服务;我们不断加大对畜牧业和农家乐项目的关注和投资,先后向喜来登草原和满都拉港投入近1000万元家庭旅游贷款,帮助农牧民参与旅游发展红利。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距达茂旗以南约300公里,草原旅游和田园音乐也在这里大放异彩。这里不仅有温暖全世界的羊毛,还有丰富的稀土矿,这里也是成吉思汗陵的所在地。

达赖喇嘛住在布拉格的嘎查,伊金霍洛镇,是成吉思汗陵墓看守人达尔胡特的后代。他的前辈们一直过着放牧和守护陵墓的生活。农村商业银行对新一代达尔豪的支持已经成为商业海洋中的一股浪潮。他利用成吉思汗陵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的有利条件,开始了一个田园节日。

“我以前是布拉格的一名普通牧民。当我在2015年看到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时,我把养马和田园音乐结合起来,开始了田园音乐。”达赖对记者说:“但是因为养马和盖蒙古包的投资比较大,2016年我从伊金霍洛农村商业银行办理了30万元贷款,全部用于投资田园音乐。”

记者了解到,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吃蒙古菜、住蒙古包、骑马、烤全羊和制作酸奶的田园文化体验。目前,达赖喇嘛的朱拉赫牧区俱乐部已经饲养了260匹马。自开放以来,已经建成了五个大型蒙古包,可同时容纳70人用餐。2016年,马匹销售和旅游总收入超过400万元,净收入近100万元。

“我们已经支持了1005个像达赖这样的商人。在资金的帮助下,牧民的年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1%。”伊金霍洛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王铁柱告诉记者。

聚焦“绿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有一句有趣的话在内蒙古广为流传:“据说昆明有四季如春,现在内蒙古是‘四季如春’。”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环保部门努力的同时,资本的重要性也日益被提及。绝大多数绿色产业属于重资产产业,绿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因此,“绿色金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银行的工作简报和工作计划中。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王耀公开表示,绿色金融面临近15亿元的资金缺口,而公共资金只能承担10%,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而这一商机,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前几年就开始把握。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被誉为“灌木王国”,沙柳资源丰富。在沙漠中,沙柳形似火炬,具有“五不死”的特征,如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埋不死、涝不死。最奇特的是沙柳,一种沙生灌木,就像切韭菜一样,具有“留茬复壮”的生物学习性。

过去,植物很难在沙地上生长,所以只能种植一些沙柳。起初,村民们用沙柳当火柴。直到2015年,东大集团才开始收购沙柳用于刨花板生产,这更好地展示了其价值。年产10万立方米的刨花板项目每年可使用30万亩沙柳。燃烧的棍子变成了摇钱树。

为了调动农牧民种植沙柳的积极性,保护生态环境,鄂尔多斯市政府于2015年10月正式投产沙柳剖面项目,这也是鄂尔多斯市最大的沙柳产业链示范项目。介绍了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所提供的沙柳型材制造技术和设备,投资高达1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4.4亿元,计划用两年时间建成年产10万立方米的柳木型材项目,到2017年底完成以中高端节能木门窗和木结构为主要目标市场的柳木型材建设。2条生产线;二期和三期将建成10-30万亩的国家级柳产业示范基地。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这么大的资金投入,怎么可能没有农村信贷机构?"伊金霍洛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王铁柱笑着说:“我们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绿色发展。现在我们有机会让我参与环保工作,我们责无旁贷。”

据悉,为了更好地在整个产业链上推进沙柳产业示范项目,伊金霍洛农村商业银行已投入2500万元信贷资金,加快了项目的实施。

目前,该项目正处于植物建设和原料收购阶段,从沙柳到木材型材,从生态链到生物链,从产品链到产业链。在这里,沙柳成功完成了“二次跳跃”,成为鄂尔多斯人的“绿色银行”。沙柳产业也越来越大,已经走上了“沙漠绿化、资源增值、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政府增税”的新型道路

在260公里外的呼和浩特,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也在蓬勃发展。不仅有树,还有花和草。这是一家专门为生态保护而创建的企业——内蒙古草蜢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当你走进草蜢曹博博物馆,你的视野立刻被花园的生态绿化景观所覆盖。草原植物,各种标本,各种土壤,荒漠化防治原则和土壤控制,节水型园林....

“目前,我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三大产业线上:生态恢复、种子产业技术和现代草业,涵盖五大领域:生态恢复、生态牧场、草种产业、现代草业和节水型园林。”草蜢集团副总经理刘虎告诉记者。

草蜢集团副总经理刘虎(左)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生态修复系列土壤。杨爱珍照片

这条庞大的工业生产线需要持续的财政支持。基于此,草蜢与金谷农村商业银行开始合作。

据金谷农村商业银行行长王文珍介绍,2015年5月,该行向草蜢公司发放了5000万元贷款,贷款于2016年5月到期后全部偿还;2016年6月,我行通过集团客户授信向企业授信4.7亿元,2016年12月,企业使用授信4.5亿元。

“我行向企业征集贷款资金,实现与地方优质企业的战略合作,认真落实支持‘三农’企业的核心理念,切实履行地方银行的职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王文珍说道。

以草为媒介的草蜢,已经深耕了20多年,其业务覆盖了中国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完成了数千个高质量的项目。据悉,目前,草蜢已收集了1700多种草原种质资源,8000多份和13000多份土壤,建成了中国最完整的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率先构建“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多年来系统整合了某一区域的“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生态关键要素。在未来,如果你锁定任何经纬度或植物,你可以查询相应的科研数据集和生态治理方案。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1980年,内蒙古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最佳歌曲”。它被汇编成教材,并在全国各地传播。内蒙古农信社不仅以美丽的草原为“家”,扎根草原,服务“三农、牧”,而且还有“三银行”的概念。“三大银行”在内蒙古开辟了普惠金融的新天地,让草原上的农牧民享受到了现代金融服务;农牧业支出、“三农、畜牧业”在中国农业供给结构改革中处于领先地位,内蒙古的乳制品、牛羊肉和羊绒闻名全国;在新的工业扶贫开发模式上的投入,让牧民告别了依靠天堂饲养牲畜、靠水和草为生的时代。农牧业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产业化和规模化,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特约记者吴立李默本报记者刘海发崔伟杨万东杨爱珍

标题:内蒙古农信践行“三支银行”纪实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