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78字,读完约14分钟

对现代中国人来说,犀牛是诗、熟语、艺术品拍卖和博物馆中“活着”的动物,即使在动物园相遇,也必须被认为是舶来的物种。 虽然可以用“心有灵犀”和“灵犀观月”等语言找到,但绝对不能在野外看到它的身影。 但半个世纪前,最后一只犀牛在中国消失了。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贡物绝唱

1790年(清干隆五十五年) 6月,滇南庚马土司按例向朝廷献上了数量不详的犀角。 这是自1312年(元皇庆元年)至清末近600年间滇南土司对中原王朝不断贡献犀角的终结。

此后,滇南犀牛只留下了很少的记载: 1913年和1934年在距离西双版纳很近的地方,分别有犀牛被杀死。 1924年,时任西双版纳宣慰使刀承恩下令儿子谏梁率各地土司晋昆明旅游,献犀角、象牙等物品。 之后,虽然1930年西双版纳的物产记载中保留着“犀牛角”,但实际上几乎看不到犀牛了。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动物专家许再富认为,长期以来作为贡品被大规模杀害是滇南犀牛种群消亡的主要原因。

滇南自古以来就是犀牛这样大型热带动物的栖息地,唐宋以前的史籍中记载:“犀出越贼、丽水(今伊洛瓦底江),其人用陷阱取,犀皮也出。” 《华阳国志》也被称为“宁州(今云南省华宁县)西南(有)犀象”。

但是许再富认为,滇南各部落在宋代以前就开始捕获犀牛并做出贡献,但仅限于比较原始的狩猎方法和有限的诉求量,狩猎强度不大。 因为这犀牛一直很稀有,但并未濒临灭绝。

滇南犀牛命运的转折点,或者说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征讨八百媳妇国(今泰国清迈)。 此后,“天朝”大幅加强了滇南各部族的征伐、控制,其中一个具体而显著的变化,使滇南各部族至今频繁为老挝、缅甸、泰国等地的土司做出贡献,三年一贡或“五年一大贡”,贡物罕见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据许再富统计,1312年-1790年间,按每朝贡2-3支犀角计算,滇南献给“天朝”的犀角约为46-69支,但实际数量要多得多。 由于文献中几乎没有记载数量,因此确定仅1565年1月的一次就被老挝献上了10个犀角。

虽然狩猎的数量似乎很少,但是相对于犀牛极低的繁殖率,犀牛的妊娠期为400-550天,一次只产一只,寿命在50岁左右。 动物学家表示,即使外界条件适宜,也禁止人类捕杀活动,由于繁殖力的限制,野生犀牛数量很难很快恢复和补充自然。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兽类专家王应祥教授的调查,滇南最后三只犀牛应该分别于1948-1949年出世,1950年在勋海和1957年在江城被杀。

北京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在1955年到1976年间蹲西双版纳狩猎,在此期间没有看到野犀。 昆明动物园工作人员的调查情况也大致相同。

滇南是云南犀牛最后的分布区,云南很可能是整个中国境内最后的犀牛栖息地。 因为犀牛在中国的灭绝时期应该是1957年。

犀甲军服

众所周知,在滇南一角残存之前,犀牛广泛分布在南中国,其分布区越过黄河,向北延伸至太行山东南麓、黄河中游、晋西南及渭河下游等地的西面,到达鄂西南山地、黔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等地。

安阳殷墟被动物学家们认为是古代中国犀牛活动范围的北界,除了出土犀牛骨灰外,《殷墟拷乙篇》第2507张甲骨文卜辞也确定殷王“烧林打猎”,一次性捕获林中犀牛71只,“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

殷墟卜辞说,当时被称为“兔子”的犀牛,捕杀后的主要用途是供食用。 但是,在此时的黄河流域,猪的饲养正在迅速发展。 与这种统治汉族餐桌几千年的肉类相比,粗糙的犀牛肉显然没有那么大的竞争力。

那样的话,“烧林打猎”的背后犀牛还有其他用途。 国家博物馆(微博)藏商代“宰丰骨匕首”证实了这一假设。 刀上铭文说,这把匕首应该是殷王给的犀牛骨头做的。

比大规模猎杀犀牛更重要的目的是“认为它是大甲方”,也就是剥犀牛的皮,做成盾牌和盔甲。 在金属冶炼还没有大规模进行的时代,厚厚的犀牛皮是上等盔甲的制作材料。

春秋战争频繁发生,盔甲的诉求提高。 据《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记载,当时仅吴王夫差就有10万3千名身穿犀牛皮甲的勇士,虽然这个数字被夸大了,但即使这个数字缩小了十分之一,对犀牛皮的指控依然惊人。 当时犀牛种群的大量狩猎由此可见一斑。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据《周礼考工记》记载,这个时期出现了专门制作犀甲的工匠,被称为“函人”。 人有“吴戈犀甲”一词,是精锐武器的代称,说雄踞江浙的吴国,产出最高的犀甲和精良的戈。 《吴戈犀甲》在后世许多诗词中也反复引用:操纵吴戈兮披犀甲,车误鸣轮毂短兵相接。 绿枪雪峰尖锐,犀甲军服被称为紫色头发。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犀角之厄

除了剥皮制甲之外,犀角也深受当时中原各国的贵族喜爱,《考工记》中记载,当时的上层“意味着柜角”,即犀角盛酒器很流行。

张超俊在其《生活在中国历史上的犀牛》中,原始先民最初的饮酒器具多取自动物的角,但比起羊角、牛角,明显犀的颜色更好。 这个先人采用的是羊角、牛角、鹿角,不仅不放弃犀牛角的采用,还有可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用。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体型像巨大犀牛的人,一个人也只有一两只犀牛角,但猎杀犀牛很难。 因为,与犀牛皮和犀牛骨相比,实际上在犀牛脸上鼻骨部位生长的犀牛角更重要。 因为比象牙还罕见。 即使在黄河以北犀牛多的殷商时代,犀牛也是国王和贵族都能享受的,与夜光壁、夜光明珠等被列为一列。 《汉诗外传》中有使者将“犀角”作为珍贵的贡品献给纣王的记述。 战国时期,楚王为秦王送了礼物,特别是有夜光墙和犀角的,有百乘的车。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陪葬明器木犀角模型,蕴含着汉代犀角的奇缺和珍贵,不得已用模型代替了犀角——即使不做杯子,犀角也是炫耀财富的器物。

犀角更是一味名贵的以前传下来的中药,与鹿茸、麝香、羚羊角齐名为我国四大动物的名药,其功能为清热解毒、定惊止血。 犀角按颜色、柄规定品级,分为文犀、通犀、黎明犀、粟眼犀、能解萤毒的蛞毒犀等多种。

最初的药学着作《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犀角、味苦寒、主百毒虫食……久服轻身”。 20世纪60年代的上海草药市场,犀角为每两( 16双制) 300元(合每千克9600元),冬虫夏草为每千克57.6元,两者相差165倍。 北京同仁堂生产于1993年之前,犀角含量为总质量的九分之一的安宫牛黄丸,2005年炒到每丸5000元,同类产品不含犀角只能卖160元到350元。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但现代医学不承认这一点:犀角属角质类是毛发类的衍生物,以复合的碳酸钙链为框架形成紧密的分子组合,是生物蛋白质中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惰性有机化合物,因此实际药用价值很高

犀角杯的珍贵之处在于,只有有权力、有财富的人才能享受。 比起药性,这种稀缺性带来的对所有者的满足感可能更为重要。 ”。 这直接造成了战国以后,金属冶炼大规模宣传,铁甲取代犀甲后,犀牛依然无法摆脱大规模被杀的不幸。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在现代,由于收藏不断高涨,犀角产品的拍卖行情依然高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明代犀角杯已经突破了几千万元大关。 在现代国际黑市上,好的犀牛角每公斤价值5万美元的带角犀牛角,一粒价值100万美元。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冻死的国宝

中原大规模的狩猎犀牛,直到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代为止,一直是一片叫嚣。 已故稀有动物研究专家何业恒教授生前发现,6700年间犀牛栖息地一直向南迁徙,到春秋时代还广泛分布在大半个中国。

何业恒曾萩文指出,在殷商时期犀牛送达的北界,或殷墟以北的内蒙古乌海一带,经六盘山向东,过子午岭、中条山、太行山,至泰山北侧,长达800多公里。 春秋时代的北界,从渭南山地、汉水上游、淮河流域缩小到了长江下游。 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中原已经没有犀牛了。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唐代犀牛的分布北界是青海西宁到福建漳州的一线,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等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等,当时犀牛已“只住在温暖的南方部分地区”,但中原少见,因此唐人在云南地区和民族史著作《蛮书校注》中感到迷茫。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实际上,两晋以后,关于犀牛的文化财产——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刻(不是献陵石犀),都几乎绝迹。 之后的李时珍,犀牛在《本草纲目》中消失,陈梦雷的《古今图书集成》更是被描绘得莫名其妙。

南宋以后,犀牛的栖息地继续向南移动。 在唐代湖南、贵州、湖北、四川交界处,原有15个州郡生产犀牛,是重要的犀牛栖息地。 此时,已经只剩下一两个州郡和犀牛,此后犀牛的栖息地继续缩小到温暖湿润的岭南两广地区和云南省。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之后,犀牛栖息地的缩小速度超过了习惯相近的另一个大型温带食草动物亚洲像。 但是,历史上上野犀分布的地区曾经比野象还要广阔。 一个原因是,除了人类持续大规模狩猎外,何业恒与人合着的《中国野生犀牛灭绝》一文指出,气候逐渐变冷也是重要因素:犀牛是喜欢温暖气候的热带、亚热带动物。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公元前500年左右黄河以北的气候明显变冷以后,该地区的犀牛种群持续向南移动。 到了唐代,黄河以北地区完全不适合犀牛生存,唐贞元年间得到最高礼遇的犀牛,白居易诗中描绘的生活状况是“驯犀生处南方热,秋白露冬无雪”。 进林三四年,又是今年严寒的一个月。 喝了冰,被雾折磨得蜷缩起来,角骨冻伤了,蜷缩成鳞状。 ”。 据《旧唐书德宗纪》记载,797年(贞元十二年)冬季,在“大雪平地二尺,竹柏多死”中,这只犀牛被冻死在长安皇宫动物园。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后来唐人放生驯犀通常被放回原产地,从东南亚送回东南亚,从水路州(今四川广安一带)送来的也是回原籍放生,而不是一个本地放生。 这是因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变冷了,不适合犀牛生存。

到了1050年左右,长江流域的气候似乎也开始变冷了。 冬天连岭南郁林州(今广西兴业县)的犀牛都要“藏起来擤鼻子”,也就是犀牛在地上挖洞,遮住自己的整个身体,只留下鼻子往外跑。

栖息地每年被压缩500米

犀牛以商周之际1800公里的北界为一条边,以最西北端的弯曲吴山为原点,从原点连接南面和云南西南端的线,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弧线之间包围的扇形区域,是中国古代犀牛分布的总面积。

按照这一扇形面积的缩小速度,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振堂等人进一步指出,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犀牛栖息地北界线以每年500米的速度向西南移动,直到现代为零,这种变化的外力不仅是气候变化和直接的大规模杀人,还增加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人口压力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人口压力低时,人口种群的生活地区和犀牛的生存地带交替分布。 犀牛为了直接杀人而减少了。 但是,栖息地和人类交错的野生动物,受到一定的人口压力。 因为人类数量超过一定范围后,山林和藁泽必然焚烧,开垦丘陵和湖畔,永久破坏其生境,大面积占据栖息地。 ”。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犀牛也一样,在气候和人口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其生存空之间永久破坏后,出现了地域性灭绝。

王振堂研究古文献后发现,古代犀牛在最佳生境区域内最高密度可达每100平方公里6-7头,但在古代州郡建设的大范围内只达到每600平方公里l头。 结合犀牛被杀的频率,以及犀牛最近两年产下一只的繁殖率,他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犀牛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压力为4人/平方公里。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王教授统计分析了唐代34产、贡犀或犀角的州郡,结果显示,其中除连州人口压力3.17人/平方公里、玉林3.03人/平方公里外。 其他州都不足2.90人/平方公里,10个州郡的人口密度不足1人/平方公里。

400年后的宋代、唐代犀牛生存的各州,除云贵高原外,其他州郡人口压力已在4人/平方公里以上,其中除两个州郡有犀牛记载外,其他州均无犀牛生存。

到明清时期,中国犀牛只残存在云南。 此时云南境内,大部分地区人口压力在5人/平方公里以上,甚至15人/平方公里,普洱府、镇元府、沈江府人口压力不足4人/平方公里,即便是时尚记载的州府,也仅此而已。

那时,种群数量已经极其有限的犀牛,在种群灭绝之前一直在大量被猎杀。

1916年,最后两只角犀牛被杀。

1920年,最后一只独角仙被捕获。

1922年,最后一只小独角仙被杀。

1911年以后的十余年间,中国被杀的犀牛数量共计不到10只。

最后一只犀牛

和所有灭绝动物一样,在大规模种群消失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传言中总是留下微弱的痕迹,犀牛也不例外。

1994年,有报告称在西藏山南地区目击了犀牛,从独角、体形来看像印度犀牛。 1996年,有报道称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目击了犀牛,据解体称与爪哇犀牛相似。 两个地区都与现在的犀牛产地印度和缅甸接壤,动物学家们认为,随着环境的改善,犀牛有可能“越境”在中国生存。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传言最多,但最难证明的是湖南常德石门县瓶山犀圈一带。

1974年,外来生产队员在犀圈林区采集桑葚,遭遇豹子,危急中,密林中出现土褐色、猪一样的身影、牛一样、头上长角的怪物,豹子望风而逃,其怪物也消失在密林深处。

从那以后,湖南瓶山自然保护区犀圈林区多次目击到犀牛这样的野生动物。 据说当地山民并不稀罕当地有这样的怪兽,他们一直称呼这种动物为“犀牛”和“水牛”。

1990年,一位老农在犀牛角砍柴,听到低沉的脚步声。 之后,从那脚音源的树林里出来一只全身褐色的牛一样的怪兽,额头上长了个角,身体像黄色的小牛那么大。 那个怪物没有受到侵害,但在离老农不远的地方慢慢吃草,然后消失在另一个灌木丛中。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1993年,在该地杜鹃村迎亲队路径犀牛圈的山地,中午左右在池塘附近的草丛里看到了3只犀牛般的动物。 据迎亲新郎说,哪个“犀牛”有牛很大,但头像猪,头有角,脚比水牛粗。

据当地林业部门介绍,如果瓶瓶山地区还残留着犀牛,其种类很可能是俗称“中国霍恩犀牛”的苏门答腊犀牛,在古代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 只有这种带毛的犀牛适合温带气候的壶瓶山区。 这只犀牛体型最小,是犀牛家族中的小个子,最高1.4米,和目击者称之为“黄色小牛大小”很相似。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另外,苏门答腊犀牛游泳游得很好,也很符合当地山民对“造水牛”的描写。 据解体报道,近年来,当地发现犀牛的目击有所增加,很可能与近年降水量的丰富有关,喜水的苏门答腊犀牛扩大了活动范围,与犀牛圈地区人类活动的增加有关。

“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苏门答腊犀牛的形状也符合目击者所说的“既不是猪也不是牛”。 事实上,腿短,腹部大,像猪一样。 但那是独角,这和霍恩的苏门答腊犀牛不一样。 所以,有人乐观地认为这是未知的犀牛亚种吗?

标题:“天朝贡品:中国犀牛的绝唱”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1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