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26字,读完约8分钟

作者:牟建平作者是艺术市场评论家

11月26日晚,牵动人心半年多的苏轼《木石图》因香港佳士得年秋拍卖以4.1亿港币的天价落槌。 是艺术史教科书中的“经典”,曾经是藏家竞相争夺的心头之宝,神秘地“消失”,然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出现——随着作品的重新发现,争论、争论不断。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讨论并不会因为拍卖的“一发定音”而尘埃落定,天价、聚光灯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关注。 关于苏轼、文人画、历史中盘根错综的细枝末节,越来越多的证据浮现出来,期待着更新的技术进步,在一些方面揭开了谜团。 这次的《美术报——鉴藏》精选了各家的观点,让网民可以从多样的视点进行欣赏。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编辑的话

(宋)苏轼木石图(又名《枯木怪石图》)绢本水墨画长26.3×50cm厘米全卷联装裱长27.2×543cm厘米佳士得香港年秋拍卖行以4.1亿港币落槌

11月26日,苏轼《木石图》在香港佳士得秋拍出4.636亿港元的高价。 说实话,我很关注“木石图”拍卖的信息。 另一方面,《木石图》的珍藏多年来一直很神秘,苏轼在中国文化中的名声真的很大,所以是综合才艺论,华夏五千年,只有一个人,在中国文化中绝对是现象级人物。 我是苏轼的粉丝,钦佩他不向当权者低头的人格,也欣赏他的才气,喜欢他的书法、诗词,他的《寒食帖》、《赤壁赋》都是临摹的,他的诗词全集我拜读,邓拓藏的《湘竹石图》。 对这幅“木石图”自然感兴趣,说实话,我先高兴,后担心,看到后失望。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木石图》真伪的疑点很多

虽然《木石图》并不出名,但这次也拍下了惊人的高价照片,我不太清楚那是苏轼在世的绘画真迹。 毕竟,其身体的疑点还很多,真伪还没有被讨论过。 佳得推进说:“众所周知,《木石图》是苏轼绘画中最可靠的一幅。”但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有点太草率了。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苏轼是宋中期的大文豪,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书法宋四家》,还是豪放派诗词的代表人物,在文学、诗词、书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绘画上也因擅长画墨竹、枯木、怪石而闻名,苏轼不是中国文人画的鼻祖之一。 苏轼和绘竹圣手文同为近亲表亲,两人有共同的爱好,他们为梅兰竹石等主题素材的推崇创造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但是苏轼传给后世的画太少了,流传下来的只有《潇湘竹石图卷》(中国美术馆)、《苏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上博)、《木石图》,远远少于流传下来的30多件书法。 所以,对流传下来的所谓苏轼绘画,要慎重对待,不能盲目。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首先,拍卖书《木石图》实力太差,笔墨非常浮躁。 画芯的枯木毛笔很弱,石头皴法也很少。 苏东坡书法如此优秀的实力,我想当时也很有画名,不是这个水平。 米劲曾云苏轼作画:“枯木枝,虬曲无端。 石头褶皱坚硬,同样奇怪、不可思议、没有理由,在其胸中像盘郁也。 但是,在佳士拍卖的“木石图”中看不到“石皱硬”的影子。 宋代有苏东坡画的《枯木竹石,万金争卖》。 《木石图》传书有很多书,但不是一张。 佳士拍卖的这幅《木石图》,可能很难与苏轼的画划等号。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其二,《木石图》中的米芾跋与米芾的真迹有着天壤之别。 而且,米芾的诗题也与《木石图》的文案无关。 从《木石图》的四段题跋来看,米芾的名声最大,但线条纤细无力,行笔连贯性也非常差,与米芾行书的八面出锋的印刷风格格格不入。 怀疑元代俞希鲁的书法题跋也是假跋,北京故宫收藏俞希鲁书法《郭天赐文集序》,为楷书风,与《木石图》的俞希鲁跋书明显是两人。 如果米苅和俞希鲁两人的本跋都是假的,这就能证明问题。 而米苅、刘良佐、俞希鲁、郭渊四人题跋中,只有郭渊有具体的时间,这不太符合唐宋以来文人雅集作品观题的规律和习性。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其三,《木石图》很有名,但争议也很大,历史上缺乏着述。 《木石图》的四个题跋,到宋代米苅、元代俞希鲁、明代郭渊,再到明末清朝的刘良佐,突然消失了,整个清朝碎片化、消亡,收藏记录空白很奇怪。 必须知道清代的干隆帝,通过奉献、没收、搜查,民间珍贵书画都被他一网打尽,脱网的鱼很少。 民国时期,《木石图》才重现人间,北洋政府时期,被古董商方雨楼购入收藏,后被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购入,1937年又流向日本,隐藏的东瀛有半个多世纪了。 在此期间,吴湖帆临摹的是印刷品,徐邦达也没有看原作,所以这些专家的话是没有根据的。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其四,拍卖书《木石图》与苏轼的另一幅绘画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潇湘竹石图》水平相差很大。 年在中国美术馆的“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上看过苏轼的“潇湘竹石图”。 绢本画不大,长28厘米,宽106厘米。 绘画水平高,石皴法硬,竹叶短,特别是竹子的穿插不断发展,尤其是功劳,符合历史上苏轼关于画法的说明。 更难得的是,画后有元明二代26家题跋,光题跋文就达3000字,其中最古老的隶书题跋是从元代“元统甲戌”( 1334年)开始,苏东坡去世200多年,有序,这一点更是罕见。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其五,关于苏轼《木石图》,世上有一本以上。 应该有其他版本。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曾在一个版本中表示:“右东坡枯木丛筱怪石图,世间传本甚多,此卷前有干卦印,后有绍兴玉印,是进入绍兴内府者,也不是他的书比。 杭州的王井西尝了一本,和这本差不多,现在不知道要回谁。 ”。 从鲜于枢的题跋可以看出,《枯木怪石图》即《木石图》中有许多传本,鲜于枢认为自己跋扈的是最好的,不比其他书。 一开始我以为这次脸上拍的是鲜于枢题跋本,但不是。 希望枢看看鲜于的题跋本,毕竟鲜于枢是与赵孟頫齐名的元代书法大家,他的题跋通常人也模仿不来,容易辨别真伪。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其六,这位佳士得拍卖了本苏轼“木石图”,从日本阿部房次郎爽赖馆招募。 必须承认,由于近代中国国运衰退、内乱入侵国外,许多书画珍品流失国外,但各时期的仿制品也有少量夹杂在国外,隐藏在各博物馆,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对于回流海外的书画,也没有必要盲目崇拜,必须结合事实,认真研究书画作品本身。 对于回流到外国的书画,不加区分,一概不能看真。 特别是苏轼这样在中国文化史、书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巨人,更要冠以他的作品来认真对待。 不可草率断定。 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天价与真伪无关

近年来,稍有争议的古代书画在摄影场地高价成交,这是王羲之《平安帖》、苏轼《功甫帖》等正常现象。 不影响高价,即使有争议也不一定不能以天价拍摄,市场力量是无限的。 一方面,有旧书画不足的因素,另一方面,购买者也有赌博的心理在支撑。 如果买了的话,会赚钱的哦。 所以,有个别争议的古代名家书画出奇的昂贵,并不意外。 由于民间出现大开门的古代名家精品代表作的机会实在难得,所以市场上一出现有争议的古代名家精品,依然被抢光。 毕竟这样的机会不多,但求之不得。 而且近年来,被国内风靡公司收藏,对财团来说,不是几亿件的事。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这次佳士得“木石图”能拍出4亿元的天价,也是这个道理。 苏轼的名头就摆在那里,所以能收藏宋代大文豪的画,是很多藏家一生梦寐以求的梦想啊。 所以,真伪已经不重要了,争论也随之后退,先取才是金主们的想法。 “苏东坡”三个字,价值数亿。 当时邓拓打算收藏《潇湘竹石图》的时候,载着自己的2000元稿费,卖了24件明清古书画打折3000元,凑了5000元买了《潇湘竹石图》,所以当时苏东坡的画很贵啊。 民国时期《木石图》即使卖给日本的阿部家也卖1万大洋以上的价格。 所以,无论什么时期,苏东坡的名头都是招牌,苏东坡的书画拍天价,永远是理所当然,小菜一碟。

“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当然,作为关注艺术和市场的人,除了“木石图”的天价之外,还想关注艺术本身,从绘画的角度、真伪的角度,欣赏、鉴别与苏东坡有什么关系? 除了热闹之外,更有理智。 我认为古书画的水很深,特别是对待宋代绘画还是苏东坡这样千古的大家,保持理性才是真正的学术态度。

标题:“牟建平:谈苏轼《木石图》的真伪与天价”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2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