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0字,读完约2分钟

画人画语

韩羽

陈逸飞的《泾阳遗韵》应该说是“雅俗共赏”的经典图例。

“雅俗共赏”是“共赏”,但实际上“分”没有。 就像吃火锅一样,涮涮的是羊肉,但有喜欢吃肥料的,也有喜欢瘦的。 描绘民国时尚的端庄美丽的三位女性,有人说“美丽”,也有人说“高雅”。 “美”是脸的美,“高雅”是文化素养,一个是生理性的,一个是精神性的,我见过,但看法则二。

“陈逸飞《浔阳遗韵》应说是雅俗共赏”

绘画是具象的视觉艺术,绘画形象直接作用于视觉。 从视觉开始,但不到视觉结束。 人眼与镜子不同,镜子接收物象是被动的,眼睛接收物象后会反馈到大脑,所以我们一边坦率地思考。 对此,昭明太子萧统早就把“目视”说成“眼中钉”。 “思考”是一种思考活动,因人与人的经验、修养而异。 “想”的深度差异,形成了读图人雅俗之点。

“陈逸飞《浔阳遗韵》应说是雅俗共赏”

对上述画中三位女性的评价有“美丽”。 从视觉开始,从画中人物脸部的美丽开始,很遗憾,那个想法只是寸,只是对美丑的简单识别。 这就是“雅俗共赏”的“俗”奖。 有一个叫“文雅”的人,从视觉开始,但不局限于视觉,还可以看到画中三位女性的面容之美,但从视觉上也可以感受到,感受到了她们文化素养的精神之美。 这就是“雅俗共赏”的“雅”奖。

“陈逸飞《浔阳遗韵》应说是雅俗共赏”

雅方面如何感受文化素养的精神之美? 这就是画题《泾阳遗韵》四个字所起到的含蓄作用。 具有常规诗词常识的人,看到这四个字,可以不浮想联翩,不随波逐流,不以为《泾阳江头夜送客》的白居易,从她们带的乐器里,可以看到《大珠小珠落玉盘》、《铁骑突出刀枪》。

“陈逸飞《浔阳遗韵》应说是雅俗共赏”

平心而论,这幅画之所以是“雅俗共赏”,是画的标题、功不可没的。 关于绘画技法,陈氏挥笔自信,游刃有余。 而其优越之处更多的是从自己的头发中,力量从别人那里借来。 诚哉、“砥砺琢磨非金也、可利金”。

再啰嗦一点,别说蛇足。 比如画竹,单论技法,对比现在的达人和郑板桥,未必不在伯仲之间,但是现在第一把椅子还是郑老先生坐的,所以为什么? 建郑家的竹子旁边有一行字(题跋),今天的竹子旁边没有那行字。 (作者是有名的画家)

“陈逸飞《浔阳遗韵》应说是雅俗共赏”

资料来源:东方早报(上海)

标题:“陈逸飞《浔阳遗韵》应说是雅俗共赏”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2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