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21字,读完约9分钟

曾经被污水污染的华阳湿地,如今已成为魅力四射的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每年接待150多万游客,成为珠三角地区水乡旅游的响亮品牌。经济日报记者杨铮照片

作为制造业发达的“世界工厂”,是否因为污水横流,水环境恶劣?就这么说吧。在广东省东莞市,一场控制水污染的艰苦战斗正在进行。

华阳湿地曾经是“东莞龙须沟”,水质又黑又臭,现在变成了迷人的“水上威尼斯”。“该镇在治水方面已经投资了2亿多元,换来了数百亿的经济效益!”湿地所在地马冲的村民们都津津有味地交谈着。不仅是马勇,记者还走访了东莞水乡的几个城镇,发现当“世界工厂”拥有水乡的“绿肺”时,不仅会改变水环境。

“水乡的老风光又回来了”

乘船漂流在占地20平方公里的华阳湿地,周围环绕着古老的榕树、碧河和精致的美人蕉,很难想象几年前,它还是一条臭气熏天的河流,脏得无法靠近。

“它曾经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区。沿河随处可见畜牧场和电镀、化学和漂染企业。污水流经的大片农田被废弃。”麻涌市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赖云剑告诉记者。

马冲在2013年认识到了水资源控制的重要性。“我们投资2.8亿元,将污染地区改造成一个具有水利、农业、生态修复和文化创意功能的生态公园。河流水质迅速从劣5级恢复到3-4级,华阳湖负离子含量居全市湿地公园首位。在老人们的口中,是水乡的老景,那里的河流环绕着村庄,池塘里的鱼很美味,荔枝红又回来了。”赖云剑说道。

世界工厂有了水乡“绿肺” 好水“聚财”促转型

短短四年时间,我们如何实现如此大的变化?

赖云剑介绍说,马勇在治水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第一,截污和疏浚。在过去的四年里,麻涌市关闭了83家污染企业,年污水排放量减少了2232万吨,223个农场被拆除,一个30公里的截污干管网络已经建成。以华阳湖和马桥河花海漂流工程为试点,在镇内所有村庄进行了河道疏浚,清理了长达25公里的河道;然后进行生态恢复。疏浚过程中挖掘出的165万立方米淤泥用松木桩固定堆放在河两岸。30多万平方米的花卉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污染物吸收能力,种植了3.6万株彩色树木,放养了3200多万条鱼,建成了35公里的水上绿道,形成了美丽的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世界工厂有了水乡“绿肺” 好水“聚财”促转型

从那以后,这条无人问津的河流成了宝贵的资源。依靠河道整治,麻涌建成了“走进四季香”和“古梅乡韵”等七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工程。对于无法建设截污管网的偏远地区,马冲建设了“印象水城”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分散就地处理。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的文明素质显著提高,随意向河流扔垃圾的现象不复存在。

在另一个河流密集、水网纵横的沙田镇,近几年利用水资源建设了一条14公里长的生态绿色走廊——遂丰年水道。

“沙田生于水,长于水。水污染控制必须是重中之重。”沙田镇镇长詹志斌说。他介绍说,这个镇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影响了95%以上。河流有黑臭现象,有1000多个排污口,需要综合整治。早在2014年,该镇就严格执行污水处理的“党政责任”和部门的“一岗两责”,按照“截污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系统地推进水污染控制,重点加快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和内江整治三大骨干工程建设,打造集截污控污、防洪排涝、生态景观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带,全面建设绿色生态水网。

世界工厂有了水乡“绿肺” 好水“聚财”促转型

记者在遂丰年水道看到,生态系统已经得到最自然的恢复,两岸红树林茂盛,鱼虾在水系中繁殖。渔民叶昊正在绥芬年湿地公园练习唱咸水歌。她高兴地说:“没想到短短几年,绥芬河地区许多特色水乡又回来了。”附近的村民也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两年里,许多白鹭回来了,它们在春天成群结队地在这里栖息、觅食和繁殖。

好水“聚财”促进转型

造纸厂已经撤出,化工厂已经关闭,农场已经被拆除...这些曾经“辉煌”的产业是水乡生存的经济支柱。在治水之初,当地干部群众就有了疑虑。这不是切断了当地的“金融之路”吗?但是仅仅三四年后,他们发现好的水可以“聚集财富”,并对水乡的未来充满信心。

“实施水污染控制后,该镇斥资2.8亿元对华阳湖进行了整治,优美的水环境带动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华阳湖周边5000多亩“三旧”改造用地,吸引了20多个优质项目,总投资538亿元。”赖云剑说道。

这些项目所代表的软、绿、智能产业与过去“两高一低”的污染产业完全不同。记者看到,浪漫壮观的湿地之旅、乡村之旅和花海漂流之旅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的游客。据报道,华阳湿地每年接待150多万游客,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旅游的主要品牌。水到渠成的京东、阿里巴巴、珠江三角洲汽车博览中心等大型项目,使马永国家电子商务专业镇和珠江三角洲汽车之都建设初具规模。就连传统农业也迎来了“春天”,成为融入农业生态旅游的第三产业:13个农业园区项目,总投资42亿元,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推广“金马香蕉”品牌,香蕉种植业由此走向高端;粮油工业已经从低端加工转向贸易和研发。粮油贸易从去年的20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00亿元;中国粮油仓储产业旅游线路的开通,让游客体验到加工杂粮和食用油的全过程,形成了一个10平方公里的大型粮油展示中心和主题公园...

世界工厂有了水乡“绿肺” 好水“聚财”促转型

一组数字吸引注意力。“我们镇原来的第三产业比较落后,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11.8亿元。去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26亿元,三年内增加了十倍!正是治水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充分证明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赖云剑说道。

不仅生态和工业,水污染控制也给水乡带来了全面的变化。

记者看着华阳湖的另一边。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排排红色建筑矗立在蓝天碧水中,给当地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湖边的仲达大学制造商广场,年轻的大学生和当地居民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和创业活动,从创意市场上的新创意手工艺品,到现在在水乡出售的热松饼和冰豆腐布丁,让游客爱不释手。

水乡的平台引导了当地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龙舟、粤剧、武术等时尚文化品牌的创建,以及草莓音乐节、水乡饮食文化节、汽车漂流大赛等文化体育活动,给村民们带来了健康的新生活。

水城原本是制造业崛起后东莞最落后、最无望的地区。治水使这些城镇成为工业转型的明星,成为世界工厂的“绿肺”,甚至成为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后花园”。

铁拳胜硬仗

尽管水乡城镇的“绿肺”逐渐变大,但东莞的水污染控制形势依然严峻。

5月8日上午,东莞市岐石镇夏朗村村民发现,东银河附近一处地方的水面突然变成了红色。上午,奇石镇环保分局发现,这是一个河边的小工艺品厂,直接将被油漆染成红色的工业废水排入河中。工厂立即被依法查封。

工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水污染控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既是一场‘遭遇战’,又是一场‘硬仗’和‘歼灭战’。”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说。他指出,群众对水生态环境治理反应强烈,期望很高,全市必须充分认识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充分把握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世界工厂有了水乡“绿肺” 好水“聚财”促转型

治理水污染的攻坚战已被确定为东莞“高起点、高水平发展”战略的十大行动计划之一。东莞市环保局副局长吴敦林介绍说,2016年11月,东莞成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总指挥部,全面展开了治理水污染的攻坚战:全面推进水处理“1+n”政策体系的实施,召开现场会议,全面进行账户管理,开展挂图作业,对工程进度落后的城镇和街道进行访谈..半年后,紧张的战斗取得了初步成果。

世界工厂有了水乡“绿肺” 好水“聚财”促转型

目前,围绕截污支管网建设和内江整治两大主战场,各项水资源管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吴对林说。在污水截流分支管网建设中,第一批总投资近30亿元、规划长度420公里的管网已完成总长度324公里;各城镇街道正在制定“一河一策”整治规划,年内将完成76条内河和10条黑臭水体的整治任务;在引导“两高一低”企业退出方面,52家纸品企业通过了关停验收。今年,计划将水镇特色经济区“两高一低”企业引导退出工作模式复制到全市推广,重点引导一批涉水企业退出。

世界工厂有了水乡“绿肺” 好水“聚财”促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东莞探索和实践了一系列新的水污染控制体系和机制。如创新组织协调机制,直接采访水污染控制工作执行不力的责任人;创新投融资机制,构建系统规划、政府财政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市场主体投资运营管理、项目投资综合回报模式的“五有”投融资体系;创新项目评审机制,加快项目建设;建立工程项目清单、城镇和街道(公园)责任清单以及部门责任清单“三个责任清单”,以确保履行属地和物质责任。

世界工厂有了水乡“绿肺” 好水“聚财”促转型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底建成一个新的1800公里截污支管网,新建和扩建15个污水处理厂,增加日处理能力100万吨,完成不少于100条河流的污染控制,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吴对林说。

接下来,东莞将围绕“源头控制、污染拦截、工程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的硬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铮)

(编辑:胡风)

标题:世界工厂有了水乡“绿肺” 好水“聚财”促转型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1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