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1字,读完约3分钟

证券时报网络(STCN)3月6日

2017年,全国人大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陈景英提出两会建议,加快建设多元化、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系统,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她认为信用信息系统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而信用信息系统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因此,为防止信用违约风险跨市场、跨行业、跨地区转移,客观上需要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之外培育一些社会征信机构,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征信体系。

陈晶莹:应加快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

陈景英表示,目前中国信用信息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信用信息系统不能完全覆盖债务人的信息;持牌金融机构以外的新信息技术提供的信贷信息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过度的监管门槛阻止了合规机构,但催生了个人信息的黑市交易。她建议道:

1.建立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系统

信用信息的本质是识别风险,需要什么样的信用信息服务应由市场决定。鉴于央行信用信息数据覆盖面严重不足,其传统的个人信用信息技术基于丰富的信用记录,无法解决大多数中国人的个人信用信息问题。建议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的信用信息发展模式,建立多元化、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系统。鼓励具有技术实力、数据丰富、资本雄厚的公司进入征信行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鼓励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描绘个人信用状况,弥补个人信用记录缺失的不足;让中国的征信业从更高的起点开始。让强大的机构加入进来,让征信行业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和资本能力来赶超曲线,从而缩短行业的发展周期。

陈晶莹:应加快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

2.从维护信息主体权益的角度出发,实施适应市场需求的监管机制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有必要加快培育和扩大新产业(爱知、净值、信息)。基于鼓励创新、宽容和审慎的原则,制定了新兴产业监管规则。信用监管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信息主体的权益。监管的重点应放在保护用户的隐私权、数据安全和业务的实质性独立性上,不宜过多限制征信机构的股权比例。在充分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应允许收集用户的正面信息,数据收集范围不应受到太大限制。充分发挥信用报告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鼓励信用报告机构利用新技术和多数据维度扩大信用报告服务覆盖面,让更多人享受普惠服务,为信用报告服务提供立体全息债务人信息,从而更有效防范信用违约风险。我们可以及时借鉴英国沙盒监管模式,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关系。

陈晶莹:应加快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

3.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打击非法个人信息黑制作

建议尽快制定《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主体,强化责任追究。加大处罚力度,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处以高额罚款,并记入信用档案,依法限制其贷款、投资和经营、购房和异地旅游。企业多次违法的,给予扣发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如果一个人多次违法,可以被视为严重犯罪。在立法之前,有关部门应共同打击商业数据公司非法交易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各行业的监管机构应指导作为信息用户的被管理单位对其自身合作主体的适宜性以及数据收集和输出的法律合规性进行充分和必要的评估。如果他们知道或应该知道合作机构非法处理个人信息,或者如果数据源存在合法性问题,他们应该追究相关监管单位的责任,甚至给予相应的处罚,从而切断非法商业数据公司在合作渠道中的运作。(证券时报两次会议报告组)

陈晶莹:应加快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

(证券时报新闻中心)

标题:陈晶莹:应加快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