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2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上,位于“多彩化纤区”的中维化纤有限公司展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参展商和专业参观者驻足交流。

中威化纤是第一次参加这个在全球纺织行业有影响力的纺织上游专业展会。展位面积很小,布局也很简单。那么为什么它如此引人注目呢?

"这种产品还是硬的,有特色."据中国纺织服装协会副会长孙怀斌介绍,虽然中美化纤是化纤行业的新招,但高起点、新理念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开端和美好的未来。

中卫化纤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上海墨子投资有限公司控股,生产基地位于中原腹地河南省鹤壁市祁县。这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注于尼龙66汽车安全气囊纱线研发的本土企业。

“我们带来了尼龙66‘色纱’、汽车安全气囊纱和高强度‘半消光长丝’,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空白的市场空白。”在中美化纤展台,公司创始人陈海涛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经过技术研究,这种中美化纤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零耗水,可以直接供客户用于生产有色产品,减少了染整工序,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

中维化纤:专注而有特点的化纤新兵

传统纺织印染行业普遍存在生产技术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能耗高、产量低的现象,容易造成废水、废气和噪声等环境污染。这种发展模式违背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因此,中威化纤在成立之初就决定走一条新路:依靠技术创新,改变生产工艺,实现绿色生产,生产绿色产品。为此,中美化学纤维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了聚酰胺纤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用214天的时间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最终赋予了化纤产品节能环保的新使命。

在此过程中,中威化纤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原料选择等方面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创新和严格控制。在设备创新方面,率先开发了尼龙66纺丝技术的8头纺丝技术,解决了国内外企业使用2头或4头纺丝设备生产尼龙66工业丝产量低、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采用自主创新的新技术,克服了生产过程中丝条易氧化的问题,保证了产品的白度、可染性、收缩率和强度。

中维化纤:专注而有特点的化纤新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化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传统纺织材料化纤的生产过程中,加大了信息化、互联网等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

“我们的原材料已经投入使用,我们的产品在下线前经过严格的检查和测试。所有产品都使用‘一管一码’。”陈海涛说,给产品增加一个包含各种信息的二维码就像拥有一张“身份证”,实现了整个过程的可追溯性。

选择尼龙66气囊丝切入化纤行业也是陈海涛及其团队经过反复调查和思考后做出的决定。

目前,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同时,随着全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国内外市场迫切需要大量的气囊丝用于汽车气囊。

“据我们所知,中国现有两家汽车安全气囊丝制造商,一家是美国独资企业,另一家是采用德国核心技术的中德合资企业。我们必须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号召,凝聚行业的优秀资源,着力研发尼龙66汽车安全气囊丝产品,以先进的自主技术打破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陈海涛说道。

这是行业新人的大目标和理想,中美化纤自成立以来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幸运的是,中威化纤开发并掌握的尼龙66 8头纺丝技术取得了成功。

同时,中威化纤还针对尼龙66材料的韧性和摩擦阻力,研发改性尼龙工程塑料,以满足特殊行业对改性工程塑料“高规格、少维护、高质量”的要求。“今年2月,高铁用改性工程塑料产品在北京测试成功,性能指标优越。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投产。”陈海涛说道。

中美化纤成立不到两年,就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陈海涛表示,这得益于纺织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的专业指导,以及鹤壁、祁县等地方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在他看来,“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中威化纤只有创新才能不负众望。”(中国经济网记者徐洪洲)

(编辑:刘鹏)

标题:中维化纤:专注而有特点的化纤新兵

地址:http://www.og5o.com/ppzx/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