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7字,读完约2分钟

资料来源:美术报作者:卢登

潘天寿幼年从补习班毕业7年,14岁在编入的县小学学习。 学校设有国语计算机学、地理、历史、图画、体操等课程。 他课余时间热衷于书法、绘画、刻印。 这一年,他在县纸屋购买了《芥子园画谱》、颜真卿和柳公权法帖。 正是《芥子园画谱》让他今后立志,决心终身从事中国画。 结合潘天寿先生的成果和学术主张,我在考虑一个问题。 老师从《芥子园画谱》中学到了什么,他如何继承开拓,建立了独立的现代中国画教育体系。

“潘天寿从《芥子园画谱》学到了什么”

首先从法则开始。 不能从技法开始。 画画之前先找规律。 中国人学画画和西方人不一样,小时候请别人示范,画葫芦。 字和物像都有点规矩,掌握规矩,字写得很好,形状也不离八九十。 所以书画的学习是从规则中学习的好做法。 艺术形式有一定的程序,初学者记忆程序,容易学习理解。

“潘天寿从《芥子园画谱》学到了什么”

《芥子园画谱》是临本,每本都有极其精妙的序言,兰谱、竹谱、梅谱、菊谱……都是从这一类画史出发,介绍画法源流,谈论文人的寄兴、格调逸气,传神入妙,常常从自然成长规律出发,优 潘天寿教的学生最重视规则,反复强调从规则开始,不从技术开始,不能只以自己的风格教学生。

“潘天寿从《芥子园画谱》学到了什么”

其次,重视看完程序范本后再写生。 《芥子园画谱》是用来临摹的,临摹和写生中的哪一个在前后有争议。 潘天寿认为应该先临摹写生,这与西方一开始学画画就进行景写生的教育方法正好相反。

《芥子园画谱》作为教程读本,整理和启蒙中国画以前流传下来的各种“程序”。 “程序”是画家们经过几代人的经验总结而成的,所谓绘画、绘画的战术,是包含抽象要素的简化、概括、符号化成功的结果。 程序化使物象更容易在精神上传达,提供画家的写实服务。 有一定的临摹写生,容易把握中国画以前传下来的特色,容易理解笔墨的优劣、书画的好坏,创作不易茫然。

标题:“潘天寿从《芥子园画谱》学到了什么”

地址:http://www.og5o.com/hyjj/20055.html